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十二套房

老大爷顺着徐婉宁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发现站在树荫底下的一排人,穿着得体,周身气质非富即贵,确实像是能买得起房子的人。
“这样,我去通知一下那俩兄弟,至于买房子的细节,得你们自己跟他们详谈
对此,徐婉宁自然没有异议。
很快,老大爷就带着长相有五六分相似的兄弟俩过来了。
听老大爷的介绍,兄弟俩的年龄也就四十来岁不到五十岁的样子,但两人都已经花白了头发,眼神也显得呆滞空洞,再看长相,脸上已经满是沟壑,别说五十岁了,说出去六十岁都有人信。
可以说,那几年的折磨,已经耗费了兄弟俩的精气神。
“就是你们要买房子?”齐老大一开口,声音就像是坏掉的黑胶唱片,生涩难听。
徐婉宁的表情没有任何异常,她轻轻颔首,“没错。我们可以找个地方详谈
齐老大看了眼站在树荫底下的一排人,微微颔首:“那去我家吧
徐婉宁本以为,拥有十二套房产的兄弟俩,怎么着也会住在一套独栋的小洋房里,却怎么也没想到,两兄弟家里一共八九口人,就挤在一个逼仄的平房里。
客厅摆着一张桌子,勉强能容纳下三四个人。
徐家几兄弟十好几个人,站都站不下。
无奈,只好转战到了其中一套房子。
房子保存的还算不错,没有被毁坏太多,稍微修葺一下就可以,也花不了几个钱。
但是房子里没有家具,齐老二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了一沓报纸,给每人分了两张,大家席地而坐。
考虑到陶静静毕竟怀着孕,所以徐婉宁将院子里的一块儿石头搬进了屋里,再在上面铺上报纸,“静静姐,你坐在这儿,免得坐地上等会儿不好站起来
徐茂迎红着脸:“我都没注意这一点……”
本该是丈夫做的事情,没想到被妹妹做了,倒显得他有些多余。
徐婉宁笑笑,没接话,主动去跟齐家两兄弟交谈。
“我们家一共十二套小洋房要往外出售,每套房子的格局都差不多,所以价格也是一样的,一套房子八千五百块钱,不讲价
“多少?”林茂青听到这个价格,腾地一下从凳子上站起来:“我一个星期前来看的时候,才七千出头,这才几天时间,就涨了一千多?”
这俩房东该不会是瞧出了他们想买房,故意坐地起价吧?
如果是这样……
是这样那也得买啊!
思及此,林茂青又闷闷不乐的坐了回去。
齐家两兄弟甚至都没有看林茂青一眼,耐着性子解释道:“你们既然诚心买房,相信之前也打听过了,京市的房价可以说一天一个样。我们要不是着急把房子出手好去外地,完全可以再等一等,等到房价上涨
这句话倒是不假。
徐婉宁知道,现在八千五的房子,再过半年时间,再上涨三五千块钱不成问题。
她之前买四合院才多少钱?现在的涨幅,已经比之前高出一倍不止了。
八千五的价格,徐婉宁是能接受的。
甚至,看到兄弟俩这模样,她甚至不想讲价。
毕竟是祖产,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产业,却因为国情,变成了束缚自己的枷锁。
说起来,兄弟俩也算是可怜人。
八千五的房价不贵,就算讲价,也只能少个一两百,徐婉宁是不乐意的。
“这样吧,我们几个人商量一下,等会儿就给你们答复
兄弟俩点点头,并没有催促。
徐家一伙儿人围在一起,静静地听着徐婉宁的分析。
“八千五的房子,确实不贵。你们如果相信我的话,就买下来,耐心等待一段时间,绝对会听到房价上涨的消息
“咱们要不要讲讲价?”徐茂宁问道:“多了不说,便宜个两三百不成问题
徐婉宁斜眼看着他:“那你去讲价?”
徐茂宁顿时缩着脖子不说话。
徐婉宁做人做事有一个宗旨,该赚的钱每一分她都不会浪费,但不该赚的钱,多一分她都不会要。
不能做昧良心的事情。
做生意是这样,现在买房子也是这样。
十二套房子,就算每套少两百块钱,算下来也有两千多。
这两百块钱,其实对于徐家几兄弟来说并不算什么,虽然也相当于两三个月的工资了,但也只是二号店几天的净利润。
但是对于这兄弟俩而言,可以让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过的更好一些。
更何况,现在八千五买的房子,到后面,会涨到一个他们都意想不到的价格,这两百块钱,徐婉宁是无论如何都不想省的。
见徐婉宁不愿意讲价,大家也都只认为这个房子值这个价格。
徐茂然看了看几兄弟,最后一锤定音,“房子我们都买!只是阿宁,我们手头只有二号店分红的这七千块钱,每个家庭勉强能凑出个几百块钱,但依旧有一些差距,所以,我们不得不厚着脸皮跟你借钱
“没问题徐婉宁回答的毫不犹豫:“我每个人借一千五,咱们好歹先把房子买下来。至于这个钱,等下次分红的时候再还给我就是了
以二号店现在的收益,估摸着半年以后的分红,每个人又能分到七八千块钱,这样一对比,这一千五真的不算什么。
于是,大家都爽快地同意了。
因为要买房,所以分红的钱都在徐婉宁那儿放着,并没有分到每个人的手中。
于是,徐婉宁在徐茂然和徐茂宁的陪同下,去银行取了点钱,又跟齐家两兄弟去了房管局,把过户手续办好了。
徐家六兄弟每人一套房,林家三兄妹每人一套,余下的三套,徐婉宁自己买了两套,又以林荃的名义买了一套。
拿到房本以后,徐婉宁笑呵呵道:“等大家都搬进来以后,咱们兄妹又可以当邻居了,再也不用担心分开了!”
他们兄妹之间可以当邻居,再下一辈的孩子们之间也是邻居。
天天朝夕相处。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