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粮食亩产接近翻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大乾皇朝立国四百年,早就存在土地兼并问题。
大量的良田土地,都在门阀世家和王公大臣手中。
百姓手里的良田少得可怜。
就算有,也要每年缴纳比例很高的赋税。
“陛,陛下,草民还,还没来得及统计。”
袁老三擦着额头冷汗有些汗颜,身旁其他那些人也都是胆战心惊。
曹公公听完,更是怒道:“你们都是吃干饭的?”
“知道陛下重视这件事,居然还不赶紧去统计?!”
李长寿也是忍不住摇头。
“罢了,你们赶紧去统计一下!”
“朕就在这里等着!”
杂交水稻何等重要,那关系着他今后很多计划方针。
摆了摆手,曹公公立马指挥着众人去统计亩产量。
“去让户部尚书来见朕。”
“陛下,您忘了?”
曹公公陪着笑。
李长寿这才反应过来,“也是,万粟死了之后朕还没封新的户部尚书?”
自从万粟死后,李长寿差点把这件事给忘了。
“户部负责钱粮的人去找来!”
曹公公闻言立马下去吩咐,很快就让人将户部主管钱谷赋税的大臣喊了过来。
对方一来直接噗通下跪。
“臣拜见陛下!”
“陛下万岁!”
“万岁!”
“万万岁!”
李长寿也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直接朝着曹公公看了眼。
后者直接俯身低声说道:“陛下放心,张大人并非丞相党羽。”
“什么来历?”
“张大人是科举出身,当年的三甲进士。”
既然不是门阀世家背景,李长寿自然高看了一眼。
也不是说他对门阀世家的人有偏见,比如卢峰和卫霍就是能臣良将!
只不过,很多门阀世家出身的人没什么忠君报国的想法。
一切都是以家族利益为重。
“朕问你!”
“如今我大乾皇朝每年粮税如何?”
张琛一听,连忙回答。
反正这些都是户部他主管,烂熟在心。
“禀陛下!”
“本朝粮税这几年越来越少,今年应该不足三十万两。”
不足三十万两!
简直少得可怜!
张琛生怕皇帝震怒,连忙解释道:“陛下,现在诸侯已经多年未曾上供。”
“仅雍州一府之地的良田,很难收到更多的粮税。”
“陛下,本朝百姓粮税已经达到六成!”
“臣不敢擅自提高赋税比例!”
“望陛下明鉴!”
粮税竟然高达六成?
李长寿早有所闻古代农耕社会粮税很高,但真没想到这么夸张。
闻言也是皱眉摇头:“朕让你来不是追究你粮税问题。”
“那陛下召见微臣是?”
“朕且问你!”
李长寿一字一句问道:“本朝两天,亩产量能达到多少斤?”
“亩产量?”
张琛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吟片刻后回答道:“据微臣这几年的经验和收税情况。”
“本朝雍州府范围内大多都是较为优质肥沃的良田。”
“如果没有旱灾等天灾影响,遇到丰收年份。”
“一亩良田大概能有两百多斤的收成。”
“如果遇到天灾影响……”
张琛苦笑着不敢说下去,别看现在天下看似太平。
实则朝廷的粮仓已经快见底!
下面各个城池县衙的粮仓,也早就入不敷出。
“可有亩产超过三百斤以上情况?”
什么?
亩产三百斤?
还以上?
张琛额头冷汗都冒了出来,他都不知道该不该说皇帝没脑子?
哪有良田产量那么高的?
他从未听说。
但还是陪着笑说道:“陛下,如果遇到大丰收年份,可能……”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不可能?”
李长寿并未在意,他只需要有个大概的了解。
“陛下,唯有大丰收年份才有可能。”
张琛的回答已经非常委婉,不过随后发现皇帝貌似并未责怪。
不由好奇起来。
召他入宫就只是随口问这种问题吗?
李长寿没有解释,就那么安静的等待着结果。
张琛也不敢多问只能在一旁候着。
这一等!
就是一个多时辰。
“陛下!”
“已经统计出来了!”
曹公公兴冲冲的跑来,在他身后跟着的人正是袁老三。
“如何?”
“亩产多少?”
李长寿眼睛一亮连忙追问起来。
曹公公那反应,也不知道是震惊还是不可置信。
闻言立马回答道:“禀陛下,试验田这次的亩产共有四百七十余斤!”
此言一出,李长寿深吸了口气!
身后的张琛则是瞪大了眼珠子,一脸不可置信的模样。
“多少?”
“陛下,是四百七十余斤!”
曹公公再次回答,而他身后袁老三更是满脸激动又惴惴不安。
他祖上种了一辈子田,也是被这个亩产量惊呆了。
哪怕,这个试验田是他全程一手包办。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