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一个都不放过

      

      林黛玉是在淮南道的时候收到贾家被抄家的消息的,放出来的罪名只说是德不配位,教养失仪,欺压百姓这些。

      真正的大罪,比如元春谋害圣人以求龙子,比如私藏义忠亲王之物,比如收留义忠亲王遗孤,都没见明写。

      没写出来,只写了小罪,并不是就代表皇上肯放贾家一马了,相反,正因为罪名十分地笑,判起来倒是人人都有,最后贾家清白的,不足十分之一。

      贾家的主子,从贾母到贾赦贾政,到王夫人邢夫人,乃至贾琏王熙凤,各个都有罪,只有宝玉跟几个姑娘家,并着还小如巧姐儿等人才算是得了个清白。

      李纨身上虽无罪名,但是在贾家罪行下来的时候,并没有独活,而是将贾兰送去了娘家,自己割了发去了尼姑庵。

      这尼姑庵可不是馒头庵那样挂羊头卖狗肉的暗窑子,乃是正儿八经的礼佛之地,李纨没同任何人商量,连李纨的爹娘都不知道。

      待收到门人一脸茫然将小外孙送进来的时候,才知道贾家出事了。

      等到他们一路赶去贾家,一路赶去清水尼姑庵时,李纨早就已经剃了发,不肯再见父母了。

      李纨的爹娘哭得肝肠寸断,从前也心疼她年纪轻轻就丧夫,但是心里总想着或许还有第二条路。眼下因为兰儿还小,李纨还得陪着,他们也就不说什么了。

      前几个月本瞧着女儿活泛了些,脸上带笑了,眼里也有了神采,说是管了族学还是什么的,可没想到一夕之间竟然就剃度出家了。

      这一出,可就是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寡妇还可再嫁,但是尼姑还俗嫁人,那可就是天大的笑话了,光是唾沫星子都要淹死人的。

      李纨的母亲哭晕在尼姑庵门前,却终究没能等到女儿一面。

      他们早该知道的,李纨一贯是这样执拗的性子,从不轻易做决定,但是一旦做了,任什么人都拉不回头的。

      二老带着紧抿嘴唇忍着不哭的贾兰回了离家,已经做好了圣上连坐的准备,但是竟然没有收到异动。

      如此想来,只怕李纨这一步棋当真是弃车保帅,自己做了节妇,家里总是可以留个后的。

      宁荣二府俱都被抄家,男女分开收监,虽说不是人人都有罪,但是抄家之后所有人自是去一处受审。

      老太太是让人抬进去的,鸳鸯在混乱中竭尽全力保护老太太,却终究被那些举止粗莽的狱吏所伤,声嘶力竭地喊着老太太是有诰命的,求见太后,却只落得一句嘲笑:“诰命?便是从前的千岁王爷进了这里也都是这般待遇,何况一个诰命夫人。”

      抬出了太后也没用,众人心里最后的一点光芒也都熄灭了。

      信还是林如海的人送出来的,林黛玉看完,心中惶惶然,好像不相信,但是又好像觉得这就是命中注定。

      她一个人,终究是无法改变红楼梦中人的命运结局。

      北静王从她手中抽出信件,快速看完,心中亦是沉寂,若只是大罪抄家,少不得能够跟从前义忠亲王的遗孤一样,留得一二个血脉。

      但是贾家这份罪名详尽非常,不知道花了多少人力物力搜寻来的,连某年某月某人偷窃什么物件,又于后街哪一家铺头流出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贾府的人,一个都没漏。

      林黛玉惨然一笑:“很难,对不对?”

      北静王沉默着点头。

      是,很难,名单上的罪名不大,难的是刑罚之后还能不能活下来。

      宫里的手段有多黑暗,不过一个二十大板,可以当时金石作响,仿若抽筋剥皮,但打完之后毫发无伤,当场便可行动如常。

      也有可能二十大板才打了一半,人就已经有出气没进气了,及至二十大板打完,下半身早已经烂成肉泥。

      同样是收监,有的人好吃好喝,不必住在那秦淮河畔的画舫过的差,但也有人,不过短短一日,手脚耳鼻俱被蛇虫鼠蚁啃咬殆尽,又有不知吃了什么东西腹泻不止,痢疾而亡的。

      其余刑罚,俱都如此。

      如今贾家明面上的这份罪名,只不过是名单而已,上头的意思是——一个都不能放过。

      北静王解释之前,林黛玉已有这般猜想,待得了他的认证,便知道这事儿已板上钉钉。

      别说她跟北静王能如何,便是能,此时也赶不回去,因为曾入吐蕃,如今在中原境内是寸步难行,层层盘查,分明是有人阻拦,不让他们回京。

      亦或者,是将他们拦截在外,以便杀害。

      林黛玉跟北静王一路小心翼翼,走的都是林如海跟北静王从前的关系,护送打点,历经月余才终于行了这三分之一。

      但是要从淮南道到京城,若还按照这样的速度,两月有余,林黛玉真不敢想自己回去之后还能不能见到贾家的人了。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