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进学堂读书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一】

      

      第十三章进学堂读书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解淳哈哈一笑调侃张诚:怎么样跪的腿都麻了吧过年时我们兄弟们更苦,连姑父们、伯母、婶娘们有几十号人,你算算得跪多少下我怕吓着你就没有告诉你,我父母怎么样他们都还好吗

      张诚收起笑容,调整脸色生气的责怪解淳:舅父舅母身体都还好,淳弟不是我多嘴说你,你是不是和舅父舅母怄气啦那可是你的不对,父是子纲,你应该听从舅父的话。舅母为你出走后杳无声息,一直都有些不开心,这次幸亏我去的及时,若我在舅父们从山中出来,说不见你的踪影,你可想过舅父舅母会多么伤心和难过你有时间还是先回村看看舅父舅母吧

      解淳也感觉此事有些不对,自己做的有些过分,他前世没有享受过亲生父母对他的疼爱,但养父母在他五岁间对他的疼爱,他还是记忆犹新,但倔强少年执意不回山村也有他的顾虑,只是有苦难言只好另辟蹊径,试图说服张诚母子:诚哥你也看到了,父辈六人没有一个识字的人,下面几位兄长也没有识字之人,长此以往我解家想兴盛发达谈何容易,我因缘巧遇恩师,他老人家不弃辛苦教我识字读书,所以我才和父亲闹掰,执意要坚持读书参加科考,若有所成才能兴盛我解家有望呀。

      张诚这才知道解淳的苦衷:世事逼人难以抗争啊,当初自己不就被逼无奈去谷采药吗若不是巧遇淳弟,自己母子恐怕也早已人死家灭。想到这里他感觉自己责怪解淳有些过分,就向解淳赔罪道歉:都怪我误会淳弟,哥哥向你赔礼道歉,不知淳弟可选好学堂

      解淳皱皱眉头,向张诚提出疑问:学堂之事以后再说,诚哥我在你家居住,还需要禀报户房吗

      这我还真不知道,我们吃过晚饭后,我带淳弟去秦典吏家问问。

      吃过晚饭后兄弟二人结伴同行,向秦典吏家走去,张诚一边走还一边介绍:秦典吏可是一个好人,他在户房为典吏,庇护了不少东城的百姓,大家都对他是交口称赞,是县衙少有的好吏员。

      解淳却微微一笑,只是倾听不加以开口赞同,他两世为人虽然没有经历过官场,但在书中和电影电视中及平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历代官员的无耻性和贪婪行径,难道明代的秦典吏比他们强吗再说能做到典吏这个户房经制吏,不知道经过多少风雨摧折官场倾轧,颇有善心庇护东城百姓,说明此人还算有些廉耻,懂得做事、做人的基本分寸。

      这明朝县衙中有朝廷正式编制的官吏很少,除有正七品县令和正八品县丞及九品主簿外,县衙中还有户、吏、刑、兵、工、礼六部吏房,每一房中设一司吏两典吏共三人,也就是正规编制内所谓的经制吏,也就是现代政府部门的正式工作人员。

      这是明太祖洪武皇帝亲自定下来的规定,但是县衙中事务繁杂,一房三人明显忙不过来,便由县衙出资雇用若干人手,帮着书写文件的叫做书办,帮着跑腿办事的叫做帮差这些不在编制的吏员叫做六房书吏,也就是现代政府部门的临时工。

      二人来到秦典吏家门前,这是一座青砖红瓦的独门小院,张诚上前轻轻叩门,不久后一位五十多岁的妇人打开院门,看到是张诚便笑着说道:是张诚贤侄啊,你可用过饭否

     &e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