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千里迎亲(三)下

    
  解淳把陶宛接回暂居府邸,便安置在后院绣楼上,二人并未拜堂成亲,还不能住宿在一起,若按照时下规矩和律法,甚至连见上一面也不行,陶宛自有送嫁的亲友,在外面住宿陪伴。https://www.xs321.com

    次日解淳按例带着陶宛回门,刚一进陶府大门,便被热情的迎入大厅内,开始了苦逼的肖像画作中,直到画得手腕酸麻,两只手都有些拿捏不住毛笔,才勉强得到休息的机会。

    至下午与陶家亲人告别时,陶润夫妇与陶宛都是泪流满面,双方都依依不舍,连小陶祥都哭闹着抱住姐姐不松手,不要姐姐跟“坏卜”姐夫走。

    回到住处陶宛仍然痛哭不止,解淳也不顾陶家送嫁亲友的阻止,闯入后院与陶宛相处一段时间,温言细语安慰她,使即将远离家乡,远嫁异乡他地,远离父母亲人的陶宛,感到温暖和爱护,渐浙停止哭泣,神情缓和许多。

    第二天告别热情好客的富商,同时也留下祥瑞伯解淳的几幅亲笔书画,双方依依惜别,解淳一行人吹吹打打离开会稭。

    陶宛的堂兄陶楷,作为送嫁队伍的主客,被解淳请到一起同行,二人畅谈诗书琴画,互相交流切蹉,在途中竟成为好友,对解淳时不时去堂妹陶宛处献殷勤,时常谈情说爱,也全当没看见。

    只要二人不逾规矩,也没必要认真监管,毕竟还有几个月,二人便要拜堂成亲,结为连理夫妻。

    一路上陶宛有了解淳说笑逗趣,倒逐渐忘掉离别亲人之苦,慢慢回复原来的活泼可爱,也逐渐好动调皮起来,与解淳一路打情骂俏,讲讲二人之间的悄悄话,二人的关系也逾发亲密,大有如糖似蜜的感觉,把陶宛一行人送过黄河渡口,吹吹打打直奔宜川县城,原来陶氏母女所住的小院暂住。

    解淳带着另一拨人,重新返回江南,到镇江府丹徒县杨家迎娶杨风,这就是古代正妻和平妻的区别,只能正妻陶宛先进宜川县城暂居,才能再去迎娶平妻杨风,不然一道娶回来,就是对会稽陶家的不看重和侮辱,会造成陶解两家难以愈和的伤痕。

    这一次解淳不敢太耽搁,每天都在紧急赶路,到达丹徒县略事休息,就泒人去看了时辰吉日,定于第五天正式迎亲,解淳急忙遣人通知杨风的父亲,时日耽搁太久,若是不抓紧行动,十月二十六日之前,赶不到宜川县城,解家就有大麻烦了。

    好在杨府早有准备,远些的亲朋好友都早巳到达杨府,居住在府内静等许久时日,一切准备就绪后。

    吉日那天,解淳一行人又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抬着风冠銮仪,喜气洋洋去杨府迎亲,杨府早已披红挂彩,贺喜宾客如织如云,纷纷前来贺喜。

    并且有一些原本与杨家关系并不密切,甚至只有一面之缘的富商豪绅前来贺喜,这些人多是已经参加过陶府喜宴,看过那半幅风冠銮仪,为了免得自己将来留有遗忘,便前来杨府喝喜酒凑热闹,以求能目睹另外一半风冠銮仪真貌,来者便是贵客,杨家自然是热情招待,一丝怠慢之色都没有出现。

    迎亲很是顺利,一首催妆诗画再次出现后,杨风在丫环搀扶下,头蒙双喜锦帕,缓步走出居住多年的闺阁绣楼,心中充满欣喜、满足、幸福、期待的心情,却没有丝毫悲伤之情。

    能在二十几岁之时,在明人眼中是“大龄剩女”,嫁给大明少女人人爱慕的状元郎,祥瑞伯解淳,让杨风十分幸福满足。

    特別是那首催妆诗画,更加打动她的心扉“东山崔嵬不可登,绝顶高天日月胜。红颜又惹相思苦,此心独忆是卿卿。”

    再配上那画上容貌酷似自己的女子,正和酷似解淳的少年双目传情,互相爱慕又略带羞意的眼神,迅速俘虏大明才女杨风的心,让她痴迷其中不可自拔。

    在杨府大院中,礼部官员又宣读封赐杨风为正六品诰命夫人,赐半副风冠銮仪迎亲,又有张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