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不一样的大明朝,不一样的弘治皇帝(二)上

    弘治朝满朝文武极少奸臣,都是一些赤胆忠心,为国家谋福利的正人君子,否则以弘治皇帝残败不堪的躯体,和成化年间的破烂摊子,如何能治理成为大明中兴之政,为后人所赞叹和感慨万分。

    



    若以后没有正德皇帝的胡闹非为,和嘉靖皇帝的一心炼丹,梦想羽化成仙的放纵治理,明朝再延续几百年,也是极为有可能之事。

    



    弘治皇帝点点头,予以认可解淳的建议,接着又向解淳施压:‘‘子厚所说极为有理有据,你尽管直言无妨,朕赦你无罪,不必退缩或有所顾忌。’’

    



    解淳理一理思路,又接着提出建议:‘‘微臣所说的内患之一,乃是大明一向注重的黄河治理。虽然白老多次勤加治理,黄河近些年没有发生溃坝或决堤,但也不能轻视或不加以重视。诸位阁老和圣上没有亲临去过黄河堤坝,从黄河大堤上远望开封等城池,城池比堤坝内的黄河水位,要低矮许多,就像是在河水之下方。万一有一日堤坝溃开决口,开封等地立刻成为汪洋一片,其害国害民之大祸患,不必淳多加言说,圣上和众位阁老也心知肚晓。’’

    



    解淳目视众人一副担忧,但没有决断的神色,继续说出自己心目中的解决方法:‘‘如今我和白老已经想好一招解决方案,只是有些违背祖规制度,那便是从海路运输漕粮。将运河漕运改为海上漕运,可以降低运河的水位,方便黄河流沙和淤土冲进海洋。中游则广建大型水库,一则能蓄水清沙,二则建设众多水库,可用于浇灌庄稼。上游则广植树木,保持水土少量流失。如此三管齐下治理黄河,可有立竿见影之大效。运河则不必广蓄河水,不必要保持那么大的水量,普通漕运和民间运输,还能继续照常使用,也不影响运河两岸的士民生计。’’

    



    对于解淳的款款而谈,皇帝和阁老们都感到吃惊和振奋,吃惊地是解淳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大局观和治理能力。振奋的是有解淳如此惊艳绝伦的大才,大明朝迎来中兴之政,大有可期。

    



    解淳看看弘治皇帝和阁老们的脸色,并没有出现震怒交加的神色,反而充满几分期望之色,也没有人立刻提出异议,他便放下自己忐忑不安的心情。

    



    ‘在捉拿刘忠之时,我便听说鄱阳湖有水匪纵横,这么多的水匪在大明腹地往来流窜,对民间治安带来极大的破坏,若听之任之,让他们继续发展壮大,将来还怎么得了?我建议应该立刻清剿水匪,并且组建海上军队,为将来的海上漕运保驾护航。洪武高祖皇帝当时立下海禁政策,是为了一举剿灭张士诚等伪政权余孽,早日实现江南统一。现在张氏等余孽势力,早已经化为乌有,我们大明应该参照前元时的海上漕运做法,众位阁老可去查找元史记载,便会发现元帝那么残暴凶狠,治下的黄河也没有发生连年的溃堤决坝,以至于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只是为了运河漕运所致。这只是我和白老的心中所想,若有所失误和不足之处,还请圣上和众位阁老们多多指出和修正。’’,解淳说出自己和白老治理黄河的具体思路。

    



    弘治皇帝和众位大学士都不加以言语,慢慢消化解淳的建议内容,这可是关系到广开海禁,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和顽固势力的全立反扑。

    



    很久之后,弘治皇帝才开口问道:‘‘子厚,这是你所说的第一个内患吧?还有什么事情,你尽管说出来,朕和诸位大学士们会多做考虑,有何不足之处,会加以改正。’’

    



    解淳见自己不说完建议,他们不会轻易放过自己,唉,谁叫自己嘴欠多言多舌呢;他虽然性情与世无争,却也不愿眼睁睁看着大明朝廷,按照历史轨迹照样发展,毕竟以后他的后辈们会受到牵连,难道让自己的子孙们,去做辫子国的奴仆不成?

    



    他轻轻嗓子接着说道:‘‘第二条就是云贵等地的土司政权,对大明将来的施政极有阻碍,微臣建议理应改为’改土归流‘,也就是改土司管理为流官治理。但这件事情不可急于执行,应该缓缓实行,有个十年八年之后,想必就能一举搞定。这件事情也是我在湖广布政使司黄梅县中,听表兄张诚知县所言,临时想出的方法,请圣石和众位阁老们斟酌处理。’’

    



    弘治皇帝见解淳好像言未说完,但无论自己怎么加以询问,解淳都以无话可言为理由推脱掉,他就知道那件事情好似很重大,解淳不想独自承担这种压力,他就不再加以追问。

    



    众人又讨论一番后,见天色逐渐黑透,阁老们就提出告辞出宫,解淳也要跟随其后,向弘治皇帝请辞离开,却被弘治皇帝突然叫住,想向解淳讨教些太极拳法上的领悟,根本就不让解淳离开。

    



    解淳实在没有办法可想,只好跟随着弘治皇帝,来到偏殿批阅奏掌之处,等挥手斥退随侍太监之后,弘治皇帝闻声询问解淳:‘‘子厚,你刚才可是有话未敢说出。现在无人知晓此事,出你之口入朕之耳,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你尽管说出来,朕与你做主,看谁敢与你为难。’’

    



    解淳嘿嘿一笑,甜言蜜语奉承弘治皇帝:‘‘圣上圣明啊,这件事情看似小事,若不早点加以控制,以后会对大明江山有很大的损伤。但微臣顾忌到家族会遭受到迫害,才不敢在大殿上公开说明,希望陛下不要怪罪微臣。这件事情是从微臣的弟弟解俭中举后说起,有很多人前来要诡寄田产与商铺,到微臣兄弟二人名下。什么是所谓的诡寄呢?圣上一定知晓,只要考上举人之后,朝廷便会减免中举之人的田赋杂税。本来朝廷是有所规章制度,明文规定具体数目。但现在民间已经出现,有农户偷偷与举人等有功名之人暗中交易,把农户的田产伪装卖与举人,被减免的朝廷赋税,按照时下价格换算成钱财,双方在进行分割财物,由于是私下偷偷交易,被世人称之为’诡寄‘。’’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