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众人说说笑笑,都快散席了,人反而多了起来。
是山脚下的人们吃过团圆饭后,自动自发往山腰上过来了。
这年头实在没啥零嘴可以让大家消磨时间,不过,叶家湾众人收获的葵花籽倒是派上了用场。
当地人种植玉米的时候,就习惯性在向阳坡的边缘位置,加入一两粒葵花籽。
花开后,脸盆大小的向日葵齐齐朝着太阳的方向绽开笑脸,那美景着实令人沉迷。
虽然向日葵是和玉米一起种植,可收获的时间却比玉米晚许多。一直到最近,开花早的向日葵终于颗粒饱满,可以采收了。
能不能采收,其实就是等向日葵的梗茎变老变黄,靠顶的叶片变淡黄,花盘背面呈黄褐色、花瓣干枯脱落,籽粒饱满坚硬并出现葵瓜子特有的色泽时,就可以收获。
采收也很简单,砍掉花盘,抱回家后晾晒几天,便到了小孩子最喜欢的吃吃玩乐时间。
正规脱籽机器什么的,大家自然没有。
一般都是大人孩子趁着闲暇时间,一边脱籽。
生瓜子,熟瓜子大人小孩都喜欢吃。尤其是这年头缺少零食又忍饥挨饿的年代,就更是难得的美味。
眼下叶敬元拿出来的,就是分得的向日葵,瓜子还在花盘上的葵花籽。
众人嘻嘻哈哈围拢上来,一边从花盘上抠瓜子吃,一边吹牛打诨。
说着,说着,就摆起龙门阵。
什么“杨家将”、“呼家将”、“海龙王选女婿”、“诸葛亮七擒孟获”等等,众人分成几拨人围坐一团,听起了现场说书。
乡下农村也没有电视,说书是当地最受欢迎的日常聚会——仅次于放映的露天电影。
可惜,露天电影对于这种老山深处的人们来说,就是一年到头也不一定能盼到一次的热闹。相比而言,说书就成了大家最喜欢的娱乐。
说书的人,一般都是由村子里有文化的老人担任。
随着说书的声音抑扬顿挫响起,于若曦不由也沉入了故事里。
“......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听徐福说东海蓬莱仙岛有长生不老药,就派三千童男童女去取药。
这三千童男童女,都是从农家挨家挨户选拔......
哪曾想,这三千童男童女坐船,经历千辛万险终于来到东海,却没能取到长生不老药。
为什么没取到呢?
那是因为......
没取到药,自然不敢回去见秦始皇。不敢回去怎么办呢?
徐福没办法,只能在岛上住下,那海岛就是现在的......
而他带来的童男童女们,则相互通婚。
不知繁育了多少年,这些童男童女们的后人十分想念自己的祖宗,派了使臣来进贡。
皇帝很高兴,想回赠一件贵重的礼物,出榜天下征献宝物。
鲁班爷听说此事,得知这些人生活简单,整天盘坐在地上,睡在地上,晚上做活儿又没有灯。
他就照着家里的旧灯台,做了一只新的。
一新一旧,一模一样,成了一对。
鲁班就把灯台献给对方,喊赵巧亲自送去。
临走时,对他说:“你是个聪明人,我给你两只灯台。你走到海边不用坐船,只需举灯台就可过海。向海龙王献上新灯台后,举起旧灯台就可以回国。”
赵巧听得连连点头,举起灯台一步一步试探着往海水里走。
别说,随着他手中灯台亮起,那汹涌澎湃的海水就自动往两边分开,分出一条笔直的大道。
他沿着大道一直一直往前走。
耳边是海浪呼啸,脚下的干涸的土地。他不死心伸手摸了摸,居然能摸到分开的海水。
他惊奇不已,还是按照师傅的交待,老老实实地走到了海底。
......
注:赵巧送灯台是儿时听了无数次的民间故事,后文摘抄于作者的话里。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