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规划大学

    陆承启闻言,笑了笑,说道:科学之道,先秦便已有。诸子百家中,以墨家,公输班最为突出。朕的意思,太师可懂

    杨太师乃是人精一个,越老越成精,哪里看不出来陆承启是想打压儒术自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曾经风头一时无二。可独尊儒术的后果,大家有眼所见。东汉末年,世家林立,世家控制了绝大多数人的思想,禁锢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待得晋朝,也一般无二,使得胡人入侵,汉家子民饱受苦难。

    大顺朝建立之后,也一般重文抑武,不到百年,看似稳固的江山却内忧外患。究根结底,都是思想禁锢的缘故。要知道,儒术讲究的是贵族教育,与孔老夫子口中的有教无类相去甚远。后果便是大顺朝子民,文盲率高达九成这种愚民政策,或许能行得通一时,可等到异族马刀及身,才悔之晚矣。后世清朝,不就是如此么

    可陆承启看得清楚,杨太师看不清楚啊他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如此大刀阔斧,是不是会引起天下动荡这天下士子的心,原本都是向着朝廷的,如若这般罢黜儒术,恐怕

    陆承启笑眯眯地等杨太师说完,才道:太师也是在朝中理过朝政的,可知道大顺朝现在到了什么地步了吗

    杨太师微微一叹,说道:老朽怎么会不知道,官员相轧,朋党林立,乌烟瘴气。老朽每每想起此事,皆感冷汗浃背。好在陛下力挽狂澜,肃清官场风气,不然老朽怕大顺江山,毁于我手啊

    陆承启正色道:太师言重了,我中华民族从来不缺浩然正气,总是会有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朕也不想一下子动摇儒术的地位,但独尊儒术的后果太过于严重,朕每每思之,皆感寒芒在背。朕思来想去,还是认为,不能如此下去。是以,朕想通过大学,宣扬诸子百家,用科学之道造福百姓。朕也明白,单靠一所大学,成不了什么气候,但朕可以发动天下乡绅,富商,捐立蒙学,提升百姓识字几率。若财政有余,朕毫不吝啬,拨款修建学堂。朕的宏愿,是想让所有大顺子民,人人有学上,人人有书读,人人明事理

    杨太师听后,觉得有一两分可行,仍有疑虑:陛下所言,过于庞大,老朽不敢苟同。只是这大学乃陛下倡导,岂不是说陛下看重这些奇技淫巧,天下士子的心,会不会就此而寒

    陆承启说道:朕不打算招收这些被四书五经洗了脑的士子,他们也不适合学这些。朕打算只招对科学之道有兴趣的,哪怕没读过书,不识字的,朕也愿意招收。对外则宣称,大学不适合学习儒术,只适合学习奇技淫巧,如此一来,那些独尊儒术的士子,便会贬低大学,也就不会闹什么事情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道,任重道远。朕可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了,你我俱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杨太师被陆承启这个异想天开的做法震惊了,但好像上了陆承启的贼船,也有点骑虎难下的感觉,加上他本来就雄心未已,只好硬着头皮说道:陛下重托,老朽岂能不效死命只是老朽实在不通科学之道,无可奈何

    陆承启笑道:老师只负责教那些不识字的学生识字既可,大学里面,大多数都是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无需老师引导。说不得,朕也会前去授课,老师不必多虑。

    杨太师这才说道:那老朽只能从命了。

    陆承启笑道:老师,朕已经命人秘密在郊外施工了,大学建成,不过一个月时间。老师务必做好准备,到时候即刻上任。

    两人再寒暄一番,敲定生源问题,陆承启便告辞而去。看到天色尚早,陆承启说道:彦宸,去皇家军校。

    王彦宸不解地说道:公子,这大冷天的,为啥要去看那群大老粗啊

    陆承启用折扇敲了敲他的脑袋,说道:叫你去就去,废什么话

    王彦宸跟得陆承启多了,知道这个皇上没什么架子,心情好的时候,还能和他们开开玩笑,自然也没有了伴君如伴虎的感觉。笑嘻嘻地让一名侍卫在前面带路,王彦宸才笑道:公子,我也是边军出身,知道他们的秉性,现在这个时候,他们肯定是窝在被窝里面,起不来的

    陆承启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说道:要是天下军人都像你这般,恐怕大顺朝早就完蛋了。

    王彦宸缩了缩脑袋,说到这个份上,他是不敢乱说话的了。不多时,众人踏着雪,来到了皇家军校。还未得到通报,陆承启已经在门外听得震天般的喊杀声,心道:狄青果然是狄青,治军甚严,连这般下雪天也一样训练

    待得哨岗验过令牌无误,才得以放行。陆承启轻车熟路,径直来到训练场上,只见大雪纷飞中,百多名军官正在训练长枪刺杀。

    陆承启静静地在雪中驻足观看,过得一盏茶时间,训练才堪堪停了下来。狄青宣布解散后,筋疲力竭的军官们都各自回营,狄青才上前参拜。

    陆承启笑道:狄卿治军之严,世所罕见啊

    狄青正色道:还是陛下教训得好,平时多训练,战时少流血。老臣认为,一支精兵,军官是军魂。如果军官都不以身作则,底下士兵哪一个肯服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朕从这百多名军官身上,看到了百万军队的模样。狄卿,可知为何

    狄青思索了一番,摇了摇头。陆承启叹道:这些军官,就像一枚种子,在一支部队里面扎下根后,就会使得更多的士兵像他这般。老兵带新兵,如此滚雪球,岂不是越来越多只不过,新兵终归是新兵,哪怕有着铁血纪律,也比不上一名老兵啊

    狄青也说道:是这个道理,没想到陛下对练兵如此精通

    陆承启摆了摆手,说道:朕只是纸上谈兵,如同赵括。狄卿是上过战场的,朕希望你不要吝啬经验,要把自己看做一枚种子,将为将之道传授给他们,朕也就欣慰了。

    狄青斩钉截铁地说道:陛下重用老臣,老臣定不负君望

    陆承启从怀中掏出一本他自己根据记忆中的戚家军练兵方法编撰的步兵操典,本来他早就想和狄青讨论的了,只是他顾虑狄青的面子。但转念一想,他是皇帝耶,还怕一个老将不成

    狄青仔仔细细地把这本步兵操典翻看一遍,欲言又止。陆承启说道:狄卿,有甚么意见,不妨提出来,你我君臣一同参详。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