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闲下来的皇帝(求收藏推荐)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若这步枪和弓箭一样射程,有一百五十步远,那我大顺军队无敌于天下也。步枪的优势在于杀伤力,哪怕射程不及,亦不是弓箭能比拟的。只是夷蛮骑射颇有一手,我大顺的马匹不足,机动性跟不上,野战很吃亏。

    王韶点了点头,说道:步卒对上骑兵,战损在三倍之上。若步枪能具有远程优势,骑兵不得近身,亦不足为惧。

    陆承启摆了摆手,说道:几百步的冲锋,骑兵只需十几息时间,步枪再快,也射击不了多少。若要大范围杀伤敌人,还需要辅以其他兵种。契丹人的拐子马厉害,善于穿插迂回包抄,我大顺军队机动性差,只能被动防御。是以,两翼必须配有骑兵,中军之后,要有大炮,步枪手前面须有刀盾手加以保护,后面须有长枪兵。若配合得当,不惧契丹骑兵矣。但也不能全胜之,毕竟契丹人四条腿,我大顺军队追之不及。

    两人讨论了一路,回到长安城中,天色已晚。王韶几月不曾回家,今日陆承启特地放他一晚假期,毕竟今后半年,他要在皇家军校里面度过了。

    皇家军校的成功,让陆承启有点喜出望外,不仅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便把百多名军官蜕变成一众真正的军人,还有几个都可以当教官了,所以即便皇家军校全员都去了禁军之中做教头,也不怕皇家军校里面没人教导王韶。而陆承启给狄青的任务,就是在禁军之中挑选好苗子,送到皇家军校深造,然后再回去充实禁军的中层军官。

    一支军队,真正宝贵的是老兵和合格的中低层军官。若没有这两种人,这支军队也没多少战斗力的,一场大战下来,损失肯定会非常严重。

    奔波了一日的陆承启回到仁明殿,周芷若已经在翘首以盼了。陆承启心疼地将她揽入怀中,柔声道:朕不是说了吗,朕处理国事,梓童你先用膳。这么晚都不吃饭,若是饿坏了,该如何是好

    周芷若脸上充满幸福的微笑,说道:臣妾在等着陛下,心里高兴。

    陆承启心中想道:长久以往,怕是皇后变成一个深闺怨妇。但后宫不得干政,这是我的底线。不过,倒是可以让芷若做点事情。当即说道:梓童,朕见你每日无所事事,也不是办法。朕有一件事,或许你能做得来,可敢一试

    周芷若美眸看着陆承启,又惊又喜,说道:什么事臣妾可以办到

    陆承启把收养孤儿,建立福利院的计划这么一说,周芷若居然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说道:臣妾定当用心办好福利院,若国库不支持,臣妾还可以从皇庄之中提用钱银。

    陆承启名下的皇庄,一向都是由周芷若管账。现在陆承启大力扶持商业,把皇田卖了不少,现在陆承启也不知道皇庄收入几何了。周芷若把皇庄账本拿给陆承启一看,陆承启倒是大为吃惊:一月便有六十万贯收入,梓童,你们这是在打劫吗

    周芷若不悦地说道:皇上怎么说话,这不是陛下的功劳吗陛下让臣妾派人去经营茶馆报馆码头船队等,船舶司岁入大头还是咱们的船队。陛下惊讶收入过高,是在说臣妾与民争利吗

    陆承启连连道歉,说道:是朕用词不当,梓童莫怪。只是这与民争利,朕也是不同意这种说法的。如果没有朕的提携,哪来这么多新鲜事物天下商业,莫过于跟风趋利。朕虽然知道这报馆好,远洋船队赚钱,可没有人去试,朕说得再多有什么用还不如由皇庄做一个表率,真正赚到钱了,那么跟风的人就会出现了。

    周芷若这才转怒为喜,说道:陛下的道理多,臣妾是说不过你的。

    陆承启笑着,握住她的柔荑,说道:况且朕把赚来的钱银,用于大顺子民,用在福利院等上面,朕对得住天下黎民百姓,问心无愧,与民争利争得有底气只是苦了梓童了,以后福利院就靠梓童支撑了。

    周芷若幸福地说道:为陛下分忧,臣妾高兴还来不及呢

    陆承启沉吟了一会,说道:亦同报馆一样,这次就不从户部出资了,直接从朕的内库之中,拨钱买地建房,招收孩童。朕也会下道密旨,让监察司把无家可归的孤儿送来福利院。

    两人又再絮絮叨叨了一番福利院的事情,一夜良辰,须臾即过。

    自从创建了内阁制,陆承启一日的工作十分轻松。批过几件比较大的政事之后,陆承启便没有什么工作了,他是个坐不定之人,想到十分感兴趣的步枪,心中痒痒,命令道:来人,微服出宫,摆驾城外军器监

    对于小皇帝三天两头的到来,军器监众人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觉得小皇帝太重视他们,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

    而军器监最厉害的三个人,苏颂,沈括,唐勋,正在为如何改进步枪,争论得不可开交。见到陆承启到来,他们一致让陆承启评评理,看谁的方案好。陆承启一一听完了他们的讲述和图纸,笑道:钱银方面你们又无须担忧,何不各人造各人的取长补短,便能造出一支好步枪来。

    三人一听,觉得是这个道理,也就不再争论了。陆承启由他们带着,去看了如何制造枪管的作坊。只见从高炉炼出来的铁水,流到制好的钢板模具之中,待得冷却一点之后,趁着尚有余温,用一根后粗前细的铁棒一卷,一根枪管便算是制出来了。只是这个过程,说的简单,做起来很难,制造十根枪管,合格品只有三四根,废品率实在太高。没办法,这个时代没有机床,只能手工制造,能有一半左右的成品率,其实也算是不错的了。那些废品,还可以再回炉炼成铁水再卷一次,也不算很浪费。

    其实焦炭含硫量也是很多的,只不过古代人的确聪明,在高炉炼钢第一次失败之后,唐勋便找了一个多月,才发现在炉内放置石灰石,便可以大大降低含硫量,提升铁的品质。

    如此一来,经过这样土高炉炼出来的铁水,终于是达到可以大量制造枪管的要求了。只是废品率还是太高,主要是因为这些焦炭品质参差不齐,含硫量有多有少,导致钢材过脆。

    陆承启听闻之后,又告诉他们可加入铝粉来脱氧,形成铁水之后,把烧碱趁热放进去,这才稳定地制出合格的钢材来。

    陆承启本来以为古代没有烧碱的,可没想到古人早就知道如何制造烧碱了。用生石灰加水,再加入芒硝,便制成了烧碱。要是嫌麻烦,直接用用草木灰,也是制碱的最快捷方便的途径。

    陆承启就不明白了,古人对于化学的认识还是很高明的,为什么化学就是没有形成一门系统的科学呢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