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纺车

    等到周芷若反应过来,陆承启已经在背后默默地看了好久了。察觉到自己出了糗,周芷若粉嫩的脸蛋上一热,嗔道:陛下,你出来都悄无声息的,存心是想看臣妾笑话吧

    陆承启装无辜道:梓童,这你可就冤枉朕了。太后已然休憩,朕总不能大声喧哗吧不过,梓童认真的模样,还真好看,哈哈哈说罢,陆承启没心没肺地笑了起来。

    笑声是能感染的,周遭的宫女,闻言都忍俊不禁,掩着嘴偷乐。众人是乐了,周芷若却不开心了,赌气地把摇柄一转,那转轮滴溜溜地转动起来,把丝线都搅乱了。

    见了这么一幕,知道玩笑开得有点过头了,陆承启连忙说道:梓童莫要生气,朕不过开开玩笑罢了。这纺纱一事,谁天生就会了梓童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不信,朕问问这些宫人便知。

    把周芷若的注意力吸引住之后,陆承启连忙对着最近的那个宫人说道:朕且问你,你学这个,用了多长时间别说谎啊,那可是欺君之罪的陆承启半认真半威胁的口吻,还真的把那宫女吓到了。

    思考都不思考一下,那宫女脱口而出道:回陛下,婢子学纺纱,不过半日便已熟手

    陆承启闻言一愣,心道:我的天,不带这么不按常理出牌的啊我叫你说实话,是说给芷若听的,你怎么真的就把老实话说出来了呢

    这下好了。弄巧成拙之下。周芷若又别过了头去。窘境之下的陆承启。疾病乱投医,狠狠地瞪了一眼那个宫女,把那年仅十四五岁的小丫头吓得后退了几步,头低低地都快垂到了地上。一双圆溜溜的眼珠子中,泛起了泪光,尚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委屈得都快哭了出来,强忍着泪珠。才没有掉落下来而已。

    陆承启又让另一个宫女答话,这一次他学乖了,选了一个年纪稍长的宫女,想必她不会像先前那个小丫头那样,瞎说什么大实话了吧

    果然,有了前车之鉴,这个宫女小心翼翼地说道:婢子比较愚笨,要花三日时间才能学会。皇后娘娘比婢子聪明多了,近半日时间,便赶上婢子一日的辛劳了

    陆承启听得这个宫女的答话。才算满意,点了点头说道:梓童。听见了吧,这可不是朕说的。宫人的话,你总该相信吧,其实你能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

    周芷若不置可否,默默地把先前弄乱的丝线给缠好,却一句话也不说。陆承启知道这一次,一向识大体的周芷若是真的生气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落她的面子,虽然是无心之失,却影响了她后宫之主的威严。陆承启意识到事情的严重,连忙把宫女内侍御前侍卫都挥退出景福殿,走到轮轴之前,用力搅动起轮轴上的曲柄,讨好的意味很是明显。

    这个大纺车不同手摇纺车或脚踏纺车,一人完成就行了。它体积甚大,通常需要两人协力合作,才能完成得了。工作效率,比先前那些手摇纺车或脚踏纺车,快了近五倍之多。皆因手摇纺车这些一人完成的纺车,仅能一次纺织一个丝锭,而这个大纺车一次能纺织五个丝锭

    要是熟练的话,每日能纺丝二十斤之多,而普通的纺车,仅能一日纺丝三斤到五斤左右。孰优孰劣,一眼即能看出。

    当然,要是有人发明了水力大纺车,一次性就能纺织三十多个丝锭或麻锭,比黄道婆发明的脚踏三锭纺车厉害多了。可惜的是,要是按照正牌历史,这种水力大纺车,要到南宋的时候才出现。

    南宋能以一隅之地,抵抗金国蒙古国近两百年的攻击,还是有它独到之处的。器具之利,当属世上之最。奈何先天不全,才被蒙古人铁蹄征服了。

    不过陆承启对这种落后的纺织车,并没有什么感觉。他现在只想让周芷若不再生气,低声下气地说道:梓童,是朕不对,不该在那么多宫人面前开你的玩笑。朕

    听到这,周芷若悠悠叹了一声,说道:陛下不可,你乃天子,就算犯了错,也不能这般自责的。天家威仪,不能在陛下手中堕下了。臣妾只是觉得一时堵心,没有什么的。

    其实,周芷若心中还是很感动的,陆承启肯放下皇帝的架子,给她道歉,说明心中真的有她。这么低姿态,也难为想要成为千古一帝的陆承启了。当然,这只是周芷若自己想法而已。

    作为深受后世影响的陆承启,并没有觉得像自己老婆承认错误是多么大的一件事。有时候夫妻相处,难免有争吵的时候。这时候,就必须有一个人先放下身段,两人的关系才能和好如初。不然的话,一件件小事的积累,再深厚的爱也会出现裂痕的。作为男人,更是要拿得起,放得下,给自己老婆道个歉算什么证明自己是真的爱老婆,才会这么在乎她

    见周芷若肯原谅自己了,陆承启也话多了起来。话题自然还是这个纺车,陆承启这才注意到它的先进性,居然能一次性纺丝五锭,简直比教科书上的什么脚踏三锭纺车还要牛得多啊

    只可惜,这样的大纺车,不是一般人家能消费得起的。陆承启不需要问价,也知道这样的神器,起码得千贯以上。除了一些大手工作坊,谁能买得起

    而且这大纺车需要两人通力合作,才能快速地纺丝或纺麻,普通农户家中,妇女要做的事情很多,谁可以天天凑在一起纺织

    所以历史的选择,是让脚踏三锭纺车代替了更为先进的大纺车,也不是没道理的。毕竟中原地区大都是自耕农模式和小农经济,纺织不过是副业而已。为了一个副业,雇佣一个人手,好像也说不过去。就算邻居帮忙,也不能每天帮你啊考虑到这种种,经济实惠又实用的单人纺车,便以劣汰优了。

    除非出现成规模的纺织厂,才能冲散这些家庭手工作坊。但那时候,多余出来的劳动力如何处置,又是一个大问题。弄不好,社会稳定都会被破坏。发展商业也需要稳步前进的,不能操之过急。

    陆承启一边思考着,一边和周芷若有说有笑,丝毫不以男子纺丝而觉得有什么。

    却不知道何时,从景福殿内殿之中,走出一个人影,静静地看着他们俩很久,才幽幽叹了几声,悄悄地又走开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