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动身

    苏轼和苏老泉的关系很不错,就算当日苏轼因谈论国事而入狱,使得苏老泉失去了一次科举的机会,苏老泉也没有怪罪他。倒是苏轼自个不好意思面对苏老泉,得到赦免之后,离家出走,来到长安城中。

    没想到因缘际会,碰巧赶上陆承启再开恩科。时来运转之下,立马走上了人生巅峰。而苏辙和苏老泉因为路途遥远,加上苏老泉又年老多病,却无缘这场恩科,不得不说是造化弄人。

    为何苏轼和苏老泉的关系这般好,好得世间似乎都没有这样的父子呢那是因为苏轼有过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但都早夭了。苏老泉神伤之下,只能把爱全都倾注在两个儿子身上。

    这还不是主因,要是苏洵教导年少的苏轼苏辙的话,恐怕正史上就没有三苏的美名了。苏轼年方八岁的时候,苏洵进京参加进士试,结果皇天负了有心人。落榜之后的考生没有几个心情愉快的,苏洵也不会例外,懊恼之下便到江淮一带散心旅游,这三年间两个孩子的教育重担就全压在了他们母亲程氏肩上。所以苏轼苏辙兄弟的私塾教育,实际上是靠他们母亲来完成任务的。程氏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除了以背诵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外,还经常开展启发式的教学。及到弱冠之后,苏轼还是如此性喜直言,这与程氏的言传身教和影响不无关系。

    而在陆承启登基前三年,也就是元绶十六年。程氏离世。按规矩,苏轼苏辙苏洵都不能参加科举,这也是为何元绶十八年的科举和陆承启登基那年开的恩科。三苏都没能参加。而洪祥三年再开恩科,也只有苏轼一人因缘际会,中了状元。

    苏轼见苏老泉这般说笑,便知这是父亲心忧于他。当即恭敬地说道:爹爹,子瞻刚刚接到圣旨,要去远地办公差,立时便要启程。此去恐怕得一两年。还望爹爹保重身体

    苏老泉还没说话,他身后又挤进一个羡慕的脸庞:子瞻,圣上又差事给你了是甚么差事啊

    苏轼苦笑道:子由。圣上说不能对外人言

    苏辙捉狭地笑道:我和爹爹又不是外人

    苏轼也暂时抛开了密旨上带给他的忧虑,笑逐颜开地说道:哈哈,即便是亲人,亦不能说啊

    看看。做了官了。气度是有些不同了。苏辙揶揄道,却没注意到苏洵越来越黑的脸色。儿子都中了状元,他作为父亲,却碌碌无为。他自负满腹经纶,却不能货卖帝王家,心中常有不顺。此刻小儿子的无意之言,又勾起了他的伤心事,自然脸色不快。

    苏轼注意到苏老泉的脸色。连忙使了个眼神。好在苏辙也醒目,立时便会意了。连忙转移话题说道:子瞻,你此去日久,须得备齐衣裳,带上书童

    苏洵也勉强一笑,说真的,儿子有出息,他作为父亲又怎么会不高兴当即说道:爹爹这便要书童去准备一顿饭,好为你践行。

    苏轼刚想说,小皇帝的命令是要他即刻启程。但看到父亲年迈多病,终于应了下来。自古忠孝难两全,皇命难违之下,只能顺着父意,略表孝心了。

    苏洵当即唤来家仆书童,让他们拿着钱银去酒楼,置办一顿上等酒菜,让父子三人好好话别。家仆刚刚打开官廨的大门,却见一行身着便装,却生得异常魁梧的汉子走了过来。

    家仆胆小,见来者不善的模样,吓得刚想关门,却被领头一人叫住了:小哥且慢我等是来求见苏主事的。

    那家仆怯怯地说道:你们且稍候片刻,待得小人去禀告我家大少爷。

    这行人如此模样,让人一看便知道不是军爷便是江湖人士。家仆也算是有点见识之人,苏轼什么时候和这些丘八有过交集

    家仆把门一关,登时把正想去再说一句话的领头那人关在门外,惹得身后的同伴一阵好笑道:秦明,你也有今天啊

    原来这领头的,是皇家军校新任教习秦明。他本来是禁军军官出身,因训练成绩特别突出,被陆承启封为从八品的秉义郎。当然了,这是一个武官的阶官,他的职官,是皇家大学的教习。他身后的那些,则是他带出来的皇家军校学员。不用说,他们是陆承启派来,专门保护苏轼的。

    秦明一阵郁闷,走下官廨的台阶,自言自语地说道:奶奶的,老子就有那么让人怕吗

    话音刚落,身后那群学员轰然答道:报告教习,有

    秦明伸出一脚,踹中一个叫的最欢的学员,笑骂道:就你们这群兔崽子多事要是坏了大事,有你们好看的。我先前怎么说,出了军校,便不要叫教习了,我同你们一样,现如今是圣上怎么说来着,对,叫保镖,懂吗保镖,专门保护苏主事的保镖

    秦明那雷公嗓,把附近的行人吓得都快步而走。特别是两个小姑娘家,被这粗鲁的汉子吓得花容失色,头低低的,都不敢抬头。

    秦明见了,更是郁闷不已。他还没有浑家,又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见到小姑娘都不敢看自己,忍不住又嘀咕了一句:我有那么让人怕吗

    他身后的学员,则唯恐天下不乱,一个个都说道:比鬼还可怕哈哈哈

    秦明恼羞成怒道:你们这群兔崽子,三天不打皮痒是吧等回到军校,有你们好看

    一群人嘻嘻哈哈地打骂开来,此举倒是让过往的行人看了有些好笑。个个心道:这些汉子,看模样正儿八经的,没想到比顽童还顽童

    正当他们打闹的时候,官廨的门终于开了。这次换书童出面说话了,只见那还是个十五岁孩子的书童见到眼前这一幕,呆呆的都说不出话来。

    待到秦明意识到要办正事的时候,喝道:别闹了,正事要紧。

    书童被他这么一喝,吓得退了两步,差点跌倒在台阶上。这让秦明看了,心中老大不是滋味。

    书童稳住身形之后,也是怯怯地说道:这位爷,我家大公子让你进来,其他人在门外先候着。

    秦明身后的学员,正想问为什么的时候,秦明一瞪眼,低声说道:不看看你们的模样,出去都能吓得三岁孩童止哭还是给老子乖乖的待在这,老子去去就回未完待续。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