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老爷摆了摆手,说道:这都是老身愚见罢了,做不得准的。

    苏轼叹道:若天下人,都像宋老丈一样见识,那天下何愁不太平

    宋老爷苦笑道:老身不过在范相任知永兴军幽州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幽州期间,做过范相的亲兵,受了范相鼓励,方才以不惑之躯开始奋发读书。只恨为时已晚,不能报效朝廷。卸甲归田之后,回到家中,购置了几亩闲田,我儿亦不喜读书,唯有把希望寄托在孙儿身上了。

    苏轼闻言,起身拱手说道:原来老丈是范相亲兵,上过战场之人,当受的子瞻一拜

    宋老爷苦笑道:老身有什么好拜的,不过闲云野鹤一只。这把年纪了,都一只脚踏入了棺材。若能看到孙儿金榜题名那日,便是死也瞑目了。

    苏轼笑道:宋老丈,你身子骨这般健朗,再活个二三十年也不是难事。这等话,切莫再说。

    宋老爷讲完了自己的生平经历,总算把心中的算盘讲了出来:依老身看来,公子似乎是身有功名之人

    秦明听了这话,未曾放松过的神经再一次紧绷了起来,与其他学员对视了一眼,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先制住这老头再说。不过,听这老头说,他做过范仲淹的亲兵,想必也是有武技在身的,恐怕此举得花费一番周折才行。

    苏轼听了,迭口否认道:老丈说笑了,若我有功名在身。又怎么会周游天下。无所事事在下不才。不过是一介举人罢了,今年春闱不中,才到处周游,想发泄一番苦闷的心情罢了。

    大顺的举人,非终身制,如果贡试不中,则下一科还要再参加州试,取得功名才能进京赴考。这是太祖为了保证科举公平性。才定下来的。如果一考定终身,这不是对那些因毫厘之差而失去举人资格,又要穷耗三年时光的秀才很不公平吗

    宋老爷闻言,哈哈大笑道:便是能通过州试,也很不错了。起码公子的才学,是比老身大得多了。唉,老身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公子能否应承

    苏轼小心翼翼地说道:老丈且说来听听

    宋老爷也不客气,把心中的所想一股脑讲了出来:先前公子也看到了,老身那两个孙儿。也算是有点资质。只是奈何穷乡僻野之中,没有良师。老身学识又浅,此际再教他们,每每感到力不从心。老身看公子一表人才,胸中所学,定然囊括儒家典籍。老身想聘请公子,做老身那两孙儿的先生,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苏轼一时间没想到,这宋老爷,居然想让他做一私塾先生还未说话,宋老爷又补充说道:钱银方面,老身绝不会比任何一个先生少。若是公子想再赴京赶考,老身还有盘缠奉上。

    听得出宋老爷言语中的拳拳之意,苏轼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拒绝了。怎奈何,他并不是甚么举子,此刻忝为钦差,奉旨查办拐卖儿童一案。公务在身,又如何能答应

    想到那两个如同画卷中的孩儿,梳着两个发髻,红唇白肤的,就像神像里的哪吒一样,苏轼也是很喜欢的。只是实在不能答应眼前这宋老爷,毕竟他一来没教过人,二来又没时间教人,万一误人子弟了,怎么办

    苏轼脑筋急转,突然灵光一闪,心道:有了当即说道:老丈,在下才疏学浅,实在担不起这等重任。不过,在下知道一当今世上大儒,或许能荐令孙,拜入他门下。

    宋老爷听苏轼当场回绝,心中有些心灰意冷,此刻听他这般说,又升起了一丝希望,但还是提不起劲来:哦,是哪位大儒啊,且说来听听

    苏轼笑道:这位大儒,身无半寸功名,却深受当今圣上看重,圣口御封为圣人,现于圣上创办的皇家大学教书。在下有幸,曾与这位大儒,有过几面之缘,相谈亦甚欢,受益匪浅

    听了这话,宋老爷真个觉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苏轼尚未说完,宋老爷就心急火燎地问道:这位大儒,是张载张圣人

    苏轼颇为惊讶:老丈,你也知道张圣人的大名

    宋老爷自身旁的茶几下,拿出厚厚一沓大顺民报,递给苏轼,笑而不语。苏轼不需要看,也明白了宋老爷的意思,他也是有看大顺民报的。

    苏轼苦笑道:原来老丈亦不是不闻世事之人

    宋老爷叹道: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有了这报纸,老身亦能知晓天下大事。张圣人之名,早已如雷贯耳,只是无缘能见罢了。不过,那皇家大学专门招收十五年岁之上的男子,我孙儿今年不过七八岁,如何能入

    苏轼笑道:张圣人不过在皇家大学挂个名号罢了,虽也授课,但圣上亦没有不准张圣人收徒啊若日后老丈去到京城,可凭在下的信,便可阐明来意了。

    宋老爷连声说道:原来如此,那敢情好啊来人啊,笔墨纸砚伺候

    苏轼心中苦笑道:子厚,你我为忘年交,今天拿你出来做挡箭牌,也莫怪我了。原来苏轼性喜交友,为官渐久,便利用沐休之日,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君子。其中,苏轼专门去皇家大学拜访了张载,与他交谈良久,两人互相印证,引为了忘年交。时年苏轼二十有六,而张载却已然四十有三了。

    苏轼的字,也是独树一帜。颇懂书法一道的宋老爷,在一旁磨完墨之后,看到苏轼写下第一个字,便大叫道:妙

    苏轼面红耳赤地写完一篇推荐信之后,宋老爷则沉浸在苏轼的书法之中,连信的内容,都不曾留意了:字形姿媚,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笔圆而韵胜,好字,好字

    秦明凑过来一看,发现苏轼的字,与他所见的楷书皆不同,心中不由地说道:嘿,看来也不过如此嘛,这苏大状元的字,就好像蛇爬一样。就是我来写,也比他好多了

    苏轼的书法便是这样,认可他书法的人,便说他的书法不拘一格;若是不认可他书法的人,则说是不值一文。皆因苏轼的字,实在太随意,太有特色了。与前朝那颜筋柳骨,有很大的不同。未完待续。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