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如何解释

    陆承启望向高镐,高镐也低下了头,不敢吱声。陆承启明白,高镐资历浅,要不是自己看得起他,哪里有资格做贴身小太监想到这,陆承启对那跪倒在地的飞马急报问道:这奉圣州州牧,是个怎么样的人

    那飞马急报闻言,仰起头来,认真的表情中带着自豪说道:杨老将军,是先帝御赐一门虎将。其父乃是杨延朗,曾与辽国三十万大军于奉圣州大战数十场,震慑辽国十数年。杨老将军子承父业,升任奉圣州州牧以来,契丹人不敢越境半步。

    陆承启听得目瞪口呆,心道:原来是杨家将里面的人物,怪不得

    不管是杨家将演义,还是杨家将传,从杨业开始,已经成了忠义的代表。既然是这样,陆承启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当即说道:原来是杨六郎之后,朕也就放心了。你且去内库领赏,朕的封赏旨意,很快便到。

    那飞马急报说了一声谢皇上隆恩之后,便恭敬地退出了垂拱殿。

    高镐等待那人退出去后,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年关将近,宫中之事,也该办了

    陆承启奇道:宫中还能有什么事

    陛下难道忘了,元日冬至之日,须行大朝会仪,百官冠冕朝服,备法驾,设黄麾仗三千三百五十人,用太常雅乐宫架登歌高镐提醒说道。

    原来是这事陆承启一阵头疼,做皇帝甚么都好,就是这点不太爽。礼仪多得让人发狂,就拿这个来说吧,从冬至朝廷便开始为这场盛宴做筹备。到了元旦那日,朝廷要在大庆殿举行盛大隆重的大朝会。一大早,作为皇帝的他,就要起身上朝,先虔诚上香,说什么是为苍生祈百谷于上穹。而这时,平日里只在景福殿的太后也会出现在大庆殿中,这里面还有拜年的规矩。他要给太后拜年,必须用固定的语句:元正启祚,万物惟新。伏惟皇太后陛下,膺时纳佑,与天同休。

    而太后的回答也是固定的:履新之祐,与皇帝同之。

    再然后是文武百官向他这个皇帝拜年:元正令节,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

    陆承启则要这么答诸大臣:履新之吉,与公等同之。

    反正就是一大推破规矩,烦人得很。更让陆承启心烦的是,又要面对高丽倭国辽国交趾回纥于阗真腊三佛齐等使臣了。想一想今年对高丽使臣的处理,直接让高丽脱离了大顺的控制,虽然文武百官都不明说,大家都有些怨愤他这个小皇帝,硬生生的把高丽推入辽国的怀中。要知道,高丽可是从来都是大顺的藩属国,现在弄得投靠敌人阵营,与小皇帝的抠门是脱不开干系的。

    当然,文武百官不会明里指出小皇帝的错误,而是旁敲侧击,尤以文官集团为甚。这些时日来,为了抨击新政,很多文官代笔为书社报翰林报登科报时政报等报馆,写了很多文章。或多或少都指出了陆承启在对待领国外交政策上的失误。

    手里握有监察司的陆承启,对于文官的小门小道,又如何会没有察觉他自认为,平等对待领国,才是正确的外交手段。高丽这等国家,有奶便是娘,谁给好处就投靠谁,这样的,如何值得用许多真金白银去收买诚然,高丽国的位置很重要,但陆承启自信,高丽一旦有什么动静,莫说出动禁军,便是边军都能收拾得了他们。

    高丽不足为患,真正难缠的是辽国。如何向他们解释,为何撕毁辽国条约,悍然向他们进攻呢

    不过好消息是,既然耶律重元还在逃,辽国内乱就会一直持续下去。没个三五年,辽国抽不出手脚来对付大顺。三五年之后,大顺可就不是现在的大顺。这样打出来的局势,可比一纸条约可靠多了。至于甚么榷场,陆承启从来都不会考虑的。没有张屠夫,难道大顺就要吃带毛猪不成再说了,尝到甜头的契丹人,可比汉人更依赖榷场。要是辽国发难,谁会吃亏都不一定

    既然如此,那就见招拆招吧陆承启打定了主意后,淡淡地说道:布置元正元旦大朝一事,你全权负责便是。想必昨日你出宫采办,已然准备妥当了吧

    高镐不敢隐瞒,连忙说道:启禀陛下,奉皇后娘娘懿旨,已然采办完毕。

    陆承启来了些兴致,说道:哦,是这样啊。那你跟朕说说,现在市集上,是个什么情况

    陛下,你有所不知,这坊市间可热闹了。卖的最多,还是腊肉。高镐兴奋地说道,陆承启点了点头,这个倒是知道的。所谓腊月内可盐猪羊等肉,或作腊法鱼之类,过夏皆无损坏,便是腊肉名字的由来。

    遇到了下雪天气,还要开筵饮宴,塑雪狮,装雪山,以会亲朋,浅斟低唱;若是晴天,则邀朋约友,夜游天街,观舞队以预赏元夕。这是因为那些准备用于庆贺元宵的歌舞队,早已在大街上彩排开了。

    高镐继续说道:街市尽卖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勃荷薄荷胡桃泽州饧一种饴糖。商铺竞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彩缕花春帖幡胜之类,为市甚盛。货郎沿街叫卖锡打春幡胜百事吉斛儿等,以备元旦悬于门首,为新岁吉兆。又有市爆仗成架烟火之类,好生热闹

    高镐以为小皇帝自小富贵,不曾得知过新年的热闹。却不料陆承启两世为人,什么场面没见过闻言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时日尚早,你且去换身常服,朕要微服出宫

    听得此言,高镐恨不得给自己两个耳光,没事显摆些什么。现在好了,又勾起了小皇帝的贪玩之心,要是起居注官写下一笔重重的抨击之语,说他唆使陛下出游,他不就是千古罪人了吗

    圣命难违,高镐再不情愿,还是领旨去办了。此际正值未时,外头还下着些小雪,高镐怕小皇帝冷着,还为他多备了一件氅裘。未完待续。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