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先帝谥号

    祝祖国生日快乐,繁荣昌盛,早日一统两岸

    其实安南脱离中原皇朝不过百余年时间,连当地人多数都会讲汉话,并没有什么文化上的不认同。陆承启说的这个法子,也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其实只要给安南人大顺子民的待遇,允许他们参加大顺的科举,允许他们经商种田,便不会有什么造反的心了。天底下的百姓都不傻,为朝廷去卖命,也得看值不值得。安南人对中原,应该也还有一点归属感的,只要不歧视他们,过得三五年,也就没事了。

    再者,这安南也是推崇儒家文化的,就更好融入大顺了。不像占城,以天竺文化为主。突然,陆承启有个想法,何不等安南把占城差不多灭国了,再出兵呢那样的话,一下子就收了两个国家的土地,人口,大顺的实力就会再上一层楼

    算了,看情况吧陆承启很理智,他知道,若是师出无名,就算是占了这两国,日后也是个大包袱。

    君臣两人都各怀心事,没有说话。过了好一阵,想通了怎么做的陆承启才淡淡地说道:许卿前来找朕,不会就禀告这一件事吧

    许景淳说道:陛下果然料事如神臣此次求见,一为安南,二为贪官

    哦,他们的胆子更大了

    陆承启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心中早就恼怒至极。他今日心情不好,这些人撞到他手里,也算他倒霉。说罢,都是谁,怎么贪法

    回禀陛下,这些人多为地方转运使,所贪贿的,皆为商人店铺。名为分红,其实便是收贿受贿

    随着许景淳这句话一出,官商勾结四个字便出现在陆承启脑海中,这简直是触碰到了他的底线查,给朕彻查,到底有多少人,还敢贪朕要借此事,告诉那些臣子,敢伸手,就得付出代价陆承启说这话的时候,咬牙切齿,一字一字地说将出来,好像夜枭一般,听得许景淳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臣遵旨许景淳哪里敢怠慢,连忙应声说道。

    陆承启盯着他看了好久,才缓缓地挥了挥手,说道:你退下吧

    许景淳不知道,一说到贪官,为什么小皇帝会如此勃然大怒。难道皇上上辈子跟贪官有仇许景淳心中不由这么想。殊不知,他猜得不中亦不远了,陆承启上辈子最恨的就是贪官。仗着有权有势,胡作非为。上辈子陆承启只能骂,现在不同了,陆承启可是皇帝,掌握生杀大权。你想贪可以,问问那柄铡刀同不同意吧

    退出了书房,许景淳迎头又碰到了一个老熟人礼部尚书冯承平。

    冯尚书,你也来觐见的麽许景淳为了掩饰自己心虚,打了个招呼。刚刚他的背脊,已经沁出汗来了。

    冯承平低声说道:陛下心情如何

    不太妙许景淳实话实说,这老头有点可爱,不忍心他被小皇帝呵斥。冯尚书觐见,所为何事

    冯承平一脸尴尬,期期艾艾,说不出话来。许景淳也明白了,说道:既然冯尚书难以言说,便作罢吧,我告辞了说完一拱手,大踏步出去了。冯承平这才抹了一把汗,见到高镐跟着陆承启从御书房出来,连忙迎了上去:参见陛下

    去垂拱殿说。陆承启没有鸟他,头也不回地往垂拱殿走去。冯承平心道:皇上心情,果然不好想到这,只能跟着高镐,走进了垂拱殿中。待得内侍端来香茗椅子,冯承平才敢坐下。

    说罢,有甚么事让冯卿亲自来见朕啊陆承启不咸不淡地说道。

    冯承平一愣,不曾想到这小皇帝也会一本正经地说笑,差点一个趔趄摔倒在地:陛下,先帝驾崩已四年,庙号都未曾定下。臣等商议多年,觉得定为宪宗为最,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宪宗陆承启一愣,他重生已久,渐渐熟悉了这时代的礼制,知道庙号和谥号是不同的。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到了魏晋,庙号开始泛滥,所谓降及曹氏,祖名多滥。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而大顺的文宗,也是因为那时官员业务不熟,闹了笑话。为了补救,宣宗时曾追封为文高宗,表明其文治武功的功绩。只可惜文宗实在深入人心,已经改无可改了,所以一直称为文宗。再加上文宗的谥号又太长,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叫起来也不顺口,所以只能委屈文宗了。

    至于元绶帝定什么庙号,朝中大臣已经在例朝争论了无数遍了。从诸多庙号里,逐渐廷议到只剩宪宗圣宗孝宗这三个。想是近来礼部不想再拖,毕竟元绶帝都入寝陵两年多了,再不定庙号,恐怕天下人都得耻笑。

    陛下,先帝功绩,世人有目共睹。对内,虽元绶新政不成,却也改善了民生。对外,曾抗击数十万契丹大军于幽州城下。文治武功,历代以来鲜少出其左右

    听着冯承平抑扬顿挫地说着,陆承启也心中明了。是啊,他这便宜老爸,要是论文治,肯定不能比先祖;可他还有武功啊若论武功,也不咋地,可他文治也不错啊这一来二去的,定庙号就难了。

    行了,就宪宗吧。谥号呢陆承启认为,庙号只是个称呼罢了,难道宋徽宗还比赵佶出名吗

    冯承平连忙说道: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陆承启听了好笑,这便宜老爸要是真的这么神,早就把辽国解决了,何至于留给他这个烂摊子

    就这样吧,择个黄道吉日,朕亲入太庙拜祭未完待续。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