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蝗灾

    即便如此,陆承启觉得还是有点蹊跷。按理说,一旦发生了天灾,监察司都是第一时间得到情报的,怎么这一次就例外了

    当然,当着周芷若的面,陆承启不会说这个,而是拼命地夸赞她懂得顾全大局。直把周芷若夸得天上有,地上无,都把周芷若夸得脸皮薄了:陛下赞誉太过了

    过不,一点都不过陆承启感叹道,若不是梓童及时出手,山东东路不堪设想。自古以来,鲁地汉子耿直,嫉恶如仇,辨是非,讲义气。若逼得他们走投无路,则山东东路大乱;山东东路大乱,则天下危矣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确有其事。正史上北宋就是自梁山水泊之后,再有方腊起义,北宋最后一丝元气耗尽。看似繁华的汴梁,其实不过是金人铁骑下,如同纸糊一般的玩偶罢了。以史为鉴,陆承启自然不能让山东乱起来。

    周芷若不是很懂军事,自然不会乱说什么,而是皱眉说道:陛下,这山东东路看似稳固下来了,其实乃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万一再来个天灾,说不定这大号局势会瞬间崩塌

    陆承启知道,周芷若也不是危言耸听,确实有这个可能。陆承启还待说什么,周芷若低着头说道:皇庄告知臣妾,山东东路田地里,沼地里,多有初生如粟米之虫卵。

    陆承启一听,心中咯噔一声,惊愕得不能言语,良久才道:蝗虫

    周芷若说道:陛下也知蝗虫

    陆承启苦笑道:朕原先还有写侥幸,以为此次大旱,不过是一时天灾,并不会引发蝗灾,却不料朕最担忧之事,还是来了

    周芷若叹息了一声,沉重地说道:书中有云,大旱后六月,飞蝗自东北来,蔽天,经西南而去。是夕大雨,蝗尽死。秋七月,许汝衮单沧蔡齐贝八州蝗。有蝗起东北,趋至西南,蔽空如云翳日。其虫小时如粟米,数日旋大如蝇,能跳跃群行,是名为蝻。又数日,即群飞,是名为蝗。所止之处,喙不停啮。又数日,孕子于地矣。地下之子,十八日复为蝻,蝻复为蝗,如是传生,祸之所以广也。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必也骤涸之处。故涸泽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遮天蔽日,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陛下,蝗灾非不可治,若能尽起百姓捕之,定能胜天。

    陆承启想了想也没错,重生之前他去过云南,也吃过炸蝗虫,看着吓人,其实美味异常。闻得周芷若此言,他点了点头,说道:有大顺民报在手,此事无忧。不过皇庄还是要先大肆捉捕,方能使百姓尽信。唉,若能防范于未然便更好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周芷若笑道,若能就此治理好蝗灾,日后再有,亦不怕了。

    陆承启点了点头,突然又想起一件事:对了,还可以蓄养些鸡鸭鹅等家禽,此物克蝗虫,无需喂养,其自觅食。若能先使家禽吃尽虫卵,蝗灾不起也。

    周芷若默默地记在了心中,说道:臣妾这便去办

    陆承启知道她的性子,向来风风火火,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连忙一把握住她的柔荑,柔声说道:急甚么,朕还要听一下皇庄今年盈收几何哩

    手中滑腻,陆承启禁不住又抚摸了几下,周芷若羞得轻轻地抽了一下,发现自己的纤纤素手落入陆承启的狼爪之中,被握得很紧,纹丝不动,也就不做无用功了。陛下不是要听臣妾汇报盈收么,这番模样臣妾怎生能汇报得了

    陆承启故意揶揄道:那就先别汇报了

    周芷若白了他一眼,就是这白眼,也风情万种。陆承启捉狭了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开了他的狼爪。周芷若呼吸都有点急促,嗔道:你这人罢了,真是前世冤家。

    陆承启笑了笑,没有说话,拿起那账本,看了起来。这复式记账法还是他交给周芷若,却被这时代的能人异士给发扬光大了,用方块字,书写出不平凡来。汉人果然是太聪明了,任何东西到了手里,都会被玩坏。这复式记账法,连陆承启都看不懂了。

    周芷若见陆承启皱着眉的样子,笑道:陛下是否看不懂

    陆承启没有丝毫隐瞒,看不懂就是看不懂,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这似乎不是复式记账法

    周芷若叹了口气,说道:陛下教授的法子是好,只是只是复杂了些

    叹了口气,陆承启就知道是这样的。复式记账法,按照汉人的思路来说,确实复杂了些。但也不是绝对,主要是太重文轻数了,如果有点数学根底的话,这复式记账法并不难,难的是理解。

    周芷得出陆承启的失落,说道:陛下看不懂,臣妾为陛下解释吧。这是皇庄的总支出,这是总收益

    陆承启认认真真听了一遍,最后竟得出皇庄今年的盈收是负数。也就是说,入不敷出这似乎不可能吧就算皇家银行是朝廷把控的,可皇庄也入资了不少,怎么会是负的

    周芷若解释道:陛下,今年皇庄支出非常多。除了皇家大学军器监船坞皇家军校以外,还新增了福利院养济院施药局蒙学主要是购置地产,是以入不敷出。但这些资产都仅仅是今年交付的,明年便可盈利了

    陆承启一阵无语,重生前地产就贵了,差点飘到了天上。重生后,这地产还是贵。他也明白,这都是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在作怪,若没有一间屋子,心中就没底。哪怕长安城提供公屋租凭,可这些人大多在郊外,亦是有房产的。可以说,汉人都是穷极一生之力,在追寻房产田产,有了这些,才有家。家国家国,有家才有国,这是大部分汉人的心思,也是历次汉人遭受磨难的根源所在。明明集齐全部汉人的力量,可以赶跑侵略者,却偏生为了蝇头小利,忘记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典故,可悲可叹。未完待续。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