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瓦解堡垒


承乾宫内。
崇祯正抱着沈沛卿坐在火盆旁取暖。
沈沛卿是小家碧玉型的美人。
她有着轻盈的身姿,行走时翩翩若舞。
清澈明亮眼眸虽有洞察人心之感,却又不失灵动之气。
尤其是她的笑容,仿佛春风拂面,让人沉醉其中。
门外寒风呼啸,门内温暖如春。
看着怀里的美人,崇祯终于明白为什么美人计总是能屡试不爽了。
“皇爷,南京公文。”王承恩的声音在殿门外响起。
沈沛卿娇艳的小脸顿时变得通红,她挣脱崇祯的怀抱,快步到旁边的桌子旁开始沏茶。
“进来说!”崇祯操着慵懒的口音吩咐道。如果您觉得本站还好,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请下载爱读免费小app。下载地址:/aidufree.apk
“是!”王承恩迈步走了进来。
他翻开公文后说道:“皇爷,出航日本的商队回来了!过程虽然有些曲折,但好歹是回来了。公文上说商人们赚了钱,朝廷收了税,可谓双赢!”
“具体收了多少税?”提到钱,崇祯来了精神。
他开海的最终目的是收税,而不是给商人做嫁衣。
如果征收的税额达不到预期,他必须改变措施才行。
“回皇爷的话,此次出海的商船共有三十艘,去的途中沉没一艘,返程途中触礁沉了一艘!二十八艘船带回来现银一百二十余万两,货物折银约九十万两。”
“按照三十税一的标准,共收取商税七万余两!”
“另外市舶司把所有现银都给商人兑换成了大明圆宝,每两银子有六厘的利润,其中三厘上交朝廷。”
“商税和上交朝廷的利润加起来是十万六千两白银!”
不等崇祯表态,正在倒茶的沈沛卿忽然发出一声轻呼,“哎呀!”
紧接着茶杯掉在地上,摔成碎片。
沈沛卿急忙给崇祯下跪:“臣妾惊扰了陛下,请陛下恕罪。”
“起来吧,晚上再收拾你!”崇祯笑着摆了摆手。
沈沛卿小脸红得发紫,恨不得把脸藏到桌子下面。
也难怪沈沛卿吃惊。
钱太多了!
要知道大明朝每年征收的商税总额也不过区区四五十万两。
而出海一次征上来的税就高达十万两,占据了商税总额的两三成!
七万两的商税加上三万六千两的隐藏税很多吗?
崇祯觉得不多,但和福建月港征上来的税相比可以称得上是天文数字。
月港每年纳多少税?
两万两!
没错,是两万两白银!
不是一个月两万两,而是一年两万两!
据记载。
明朝后期为了征税在月港设立了督饷馆,由漳州府同知和通判轮流督税,岁入两万两。
这两万两银子并没有上交朝廷,而是留充漳州军饷!
曾经有段时间澳门也设立过港口。
由广州市舶司与香山县共同征税,岁入亦约两万两。
这些银子也被留在当地充作军饷!
就很搞笑!
按理说这些地方官大部分都是朝廷外派的流官,并非当地的官员。
他们应该想方设法帮朝廷征税,而不是帮商人和士绅减税。
可地方的话语权都在士绅手里。
官员们为了不让地方出乱子只能向士绅们妥协。
可见征税的困难程度有多高!
此时沈沛卿已经沏好了茶,她双手托着茶杯走到崇祯身边:“陛下请喝茶。”
崇祯没接茶,而是盯着王承恩。
王承恩不明所以,急忙下跪:“奴婢愚钝,请皇爷明示。”
“你刚才说去的时候沉了一艘船?”
“是。”
“怎么沉的?”
“奴婢不知,公文是南直隶松江府市舶司写的,南京那边得到消息后转递京师内阁。内阁收到后转呈给司礼监,司礼监掌印高时明又命奴婢呈给了皇爷您!”王承恩跪在地上解释。
“让高时明来一趟!”崇祯面无表情的吩咐。
不多时,一脸病态的高时明小跑着来到崇祯面前。
自从崇祯十七年去了一趟四川后,他的身体就出了问题,时好时坏。
崇祯本想换人,可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再加上跑腿的事基本都是王承恩干,高时明只是待在司礼监处理公务。由于病情不影响公务,所以崇祯也就没换人。
除了这些,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稳定后宫。
司礼监掌印太监在后宫的权力可想而知,如果把他换了,之前依附高时明的人为了自保重新寻找靠山。
后宫也会因此乱上一段时间。
崇祯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
“奴婢叩见陛下!”高时明对着崇祯跪地施礼。
“起来吧,最近身体好点了吗?”崇祯关心道。
高时明没有起身,而是磕了一个头并说道:“多谢陛下关心,奴婢好了。”
“好了就好,起来吧。”
“谢陛下!”高时明又磕了一个头之后才站起来。
崇祯直接问:“船队去长崎港的途中沉了一艘商船,知道是怎么沉的吗?”
“回陛下的话,公文里没写,奴婢在南直隶的人也不清楚。”高时明老老实实回答。
崇祯眯着眼睛想了想,又问:“司礼监收到关于郑成功的塘报了吗?”
“有,兵部刚送来一封塘报!塘报上说郑成功在护航途中遇到了建奴,双方发生了交战,互有伤亡。兵部给郑成功部阵亡的将士申请了抚恤银,司礼监正在核实。”
“也就是说...那艘商船是被建奴击沉的?”崇祯又问。
高时明轻轻摇头,“不确定是不是建奴击沉的,因为塘报上没写!”
这句话说的非常谨慎。
就像徐阶说看过不等于核实过一样,公文上写的不一定是事实,没写的东西更不能乱猜。
“那艘船上的人呢?总不能都死了吧?派人去查,只要还有人活着就能查清事实。”崇祯决定揪着这件事不放。
堡垒往往最先从内部攻破,瓦解敌人也需要从对方内部下手。
大明朝如此,郑芝龙亦是如此。
他要借机分化削弱郑芝龙的势力。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