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东林党巡盐


在平辽总督的人选上,众人意见不一。
兵部尚书王家彦举荐吕大器出任。
吏部尚书邱瑜推荐袁继咸。
户部尚书谢三宾觉得马士英比较合适。
礼部尚书黄锦则认为现任蓟辽总督王永吉就可以。
崇祯目光扫视一周,最后落到内阁首辅范景文身上。
“范阁老没有要举荐的人吗?”崇祯问。
范景文不动声色的回答:“朝中文武皆是贤良,无论谁担任平辽总督,臣和内阁都会倾力支持!”
范景文的意思很明显,他不举荐任何人担任平辽总督,但是谁当总督他都支持。
最先表态平辽的是他,可是他没有举荐任何人担任平辽总督。如果您觉得本站还好,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请下载爱读免费小app。下载地址:/aidufree.apk
在一般人眼里看来不合常理,可是在崇祯和满朝大小狐狸眼里看来非常合理。
范景文是内阁首辅,文臣之首。
官场就是战场。
只要想给朝廷做实事,无论多么谨慎都会犯错。
这和做家务一样。
刷碗的会摔碗,做饭的会糊锅。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范景文内阁首辅的职位和权力已经是官员可以到达的顶峰,再往上只是一些虚职,并无实权。
平辽这种大事看似是前线的战争,实际朝廷内部也在博弈。
前线打的是胜负。
朝廷内部争的利益和权力。
前线最忌临阵换将。
朝廷也一样,如果临时换掉首辅带来的内部影响不比前线小。
范景文当务之急是少犯错或者不犯错,只有这样才不会掉出权力中心,朝堂内部才不会乱。
其他人不同。
他们还有往上爬的空间。
平辽就是机会!
崇祯对这种政治生态了如指掌。
他看向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把诸位尚书举荐的人名都记下来,朕要好好斟酌一番。”
“是!”
接下来,众人又商议此次平辽需要调动的兵马数量,需要的钱粮等。
当然,这些数字只是启动数字。
战争机器一旦运转起来就无法停止,需要不停地往里面砸钱,直到其中一方无钱可砸。
商议了许久之后,内阁首辅范景文给出三个数字:“陛下,此番出兵辽东至少需要十二万步骑,三万水师外加五百万两白银。”
“五百万两银子能花多久?”崇祯问。
“在只发兵饷和粮饷,不考虑抚恤银的情况下,这些钱大概能够支撑二十个月。”户部尚书谢三宾回答。
“二十个月!”崇祯心里那根弦突突直跳。
怕什么来什么。
朝廷之前就有亏空,幸亏有王之心的开矿收入作为补贴。
现在新的缺口来了,想补齐缺口就得给王之心增加任务,或者另辟蹊径。
给王之心增加任务很不现实。
从开矿至今,崇祯每天能都接到江南官员递上来的题本,内容都是弹劾王之心欺压士绅,以权谋私,公报私仇...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罪名引起了崇祯的注意:煽动百姓暴乱!
看到这个罪名,崇祯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有些高兴。
他看到了汹涌的民意,看到了百姓奋起反抗士绅压迫的决心。
此举虽然会造成地方动荡,但也打击了士绅在地方上的权威。
为将来皇权下县做好铺垫...
他现在承受的压力已经很大了,不能再增加任务。
既然不能增加任务,那么就得寻找其他增加收入的办法。
货币改制百分之三的利润固然可观,但铸币需要时间,短时间内还是凑不齐。
户部尚书谢三宾计算后说道:“陛下,把五百万两银子拆分成两年支出,每年需要支出二百五十万两,户部一时半会凑不齐这些亏空!”
崇祯呵呵冷笑:“好啊,你们给朕当得好家!去年有亏空无法收复辽东,今年有亏空还是打不了,如果一直有亏空是不是就能放弃辽东,偏安中原了?”
“陛下息怒!”众人下跪。
“朕没生气,”崇祯重新坐到龙椅上,“亏空好办,无非是开源节流!”
“朕的陵墓可以停一停,把修陵的钱放到辽东的战局上。另外藩王宗禄也可以拖欠一些,苦一苦藩王,骂名朕来担!”
“臣等无能,陛下恕罪!”众人跪在地上开始磕头。
他们不说那些话还好,说完之后崇祯更生气了。
他们是大明的朝臣,岂能让皇帝因为缺钱削减藩王宗禄挨骂?
可是他们没有搞钱的方法。
于是乎,让崇祯挨骂似乎成了众人的共识。
为此他们还特地说恕罪...
崇祯岂能不生气?
谢三宾低着头左右看了看,见其他人都没有行动的意思,权衡再三后用膝盖向前拱了半步:“陛下,臣有本奏。”
“讲!”崇祯怒气不减。
“盐税乃我朝重要税收,征收历来稳定。但自我朝十年以来,沿海各地尤其是江南盐税征收数额逐年减少!臣以为...可派一能臣南下巡盐,弥补朝廷亏空!”谢三宾低着头说道。
“巡盐?”崇祯如梦方醒。
是啊。
垄断官盐也好,贩卖私盐也罢,各地商人的第一桶金大多来自食盐。
现在朝廷缺钱,是时候让他们放血了。
“谢尚书。”崇祯看着这位在东林党内部举足轻重的人物。
“臣在。”谢三宾抬起头。
“巡盐的差事可不好干!”崇祯加重语气提醒。
朝堂的规矩是谁提主意谁负责。
谢三宾提议巡盐,那么谁负责巡盐就得由谢三宾说了算。
否则出了问题没法追责。
另一方面。
谢三宾此举是给朝廷分忧,给崇祯解难。
崇祯和朝廷必须给谢三宾一部分权力作为回报。
什么权力?
举荐官员的权力!
这也是朝堂的规矩。
谢三宾自然懂这些规矩,他施礼道:“巡盐的差事确实不好干!但只要选一能臣南下巡盐,定能有所收获!”
“谢尚书可有举荐之人?”崇祯问。
“臣举荐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宋权担任巡盐御史,南下巡盐!”
“宋权?”崇祯有些好奇,经历过之前的诬陷案后,宋权在朝廷的名声非常差。
东林党素来在乎名声,什么时候和宋权勾搭到一起了?
不过既然对方举荐,崇祯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点头同意:“那就依谢尚书的意思办!”
“谢陛下!”谢三宾磕头谢恩。
崇祯笑了笑,看向在场的其他人。
朝堂有党派。
现在势力最大的是首辅党和阉党。
地方上的党派更复杂,尤其是各地的盐运司官员,背后除了首辅党和阉党,还有齐党,楚党,浙党,徽党等党派的影子...
东林党为了逢迎崇祯,搞出了巡盐的大动作。
接下来,东林党肯定朝这些盐运司的官员发起进攻。
只有把他们拉下台,其余东林党才会有机会上台。
表面上是巡盐,实际还是党争。
只不过党争的重心从朝堂转移到了地方。
江南的官场将会迎来巨震!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