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藏龙山


宁远河中游。
黄得功所部兵马正在佯装渡河。
见博洛率领八旗骑兵奔来,他们立刻从容有序的后退。
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
撤退的时候不停地往身后扔手雷,阻止八旗骑兵前进。
由于渡过登岸的兵力不多,撤退有序,再加上有手雷阻敌。
当博洛率领八旗兵赶到时不但没有收获,反而有数人被手雷炸伤。
看着河对岸的土山以及土山上的炮兵,博洛大吼一声:“撤!”
一击不中,必须撤退。
再不走明军的火炮即将重新装填完毕,可以开炮了。
隆隆马蹄声中,八旗兵来去如风,仿佛从没来过一样。
初次试探。
黄得功与博洛既没有损失,也没有收获。
反观吴三桂那边就比较惨了。
他麾下的祖泽溥被八旗兵半渡而击,损失不小。
好在八旗兵慑于明军火炮的威力不敢过多停留,冲入关宁军阵中砍杀一番后便匆匆离去。
下午申时初,祖泽溥来到吴三桂帐内。
他不敢看吴三桂,低着头施礼道:“启禀总兵大人,我部今日渡河遇阻,阵亡、淹死、下落不明者共有一百七十六人,受伤三百八十七人。”
说完后,祖泽溥深深低下脑袋,做认罪状。
吴三桂很生气。
他虽然有借机削弱祖泽溥的意图,但祖泽溥没能完成渡河任务,自己也会受到牵连。
吴三桂沉着脸问:“今日我在河边看到落水之人甚多,你不会刻意隐瞒损失吧?”
“没有隐瞒!”祖泽溥认真回答:“宁远河水虽深,但水流平缓,再加及时搭救,所以实际损失并不大。”
“那就行,”吴三桂站起身往外走,“平辽总督听闻此事后甚是着急,我得亲自向他解释一番才行。”
“总兵大人恕罪,是末将连累了您!”祖泽溥满脸歉意。
吴三桂没说话,只是叹了口气,随后转身离开。
平辽大军中军行辕内,吴三桂向王永吉解释:“总督大人,今日之败虽然有损士气,但也有收获。”
“什么收获?”王永吉平静地问。
他不怕吴三桂吃一两场败仗。
毕竟前期以试探为主,等双方试探的差不多了才会派遣主力出击。
他王永吉是这样做的,吴三桂也会这样做。
“卑职试探出了建奴的战术,他们慑于我军火炮的威胁,不敢派遣步兵上战场,只能派遣骑兵快速偷袭!改日渡河,我会命步骑并进,让建奴的骑兵无法发挥实力。”
王永吉没说话,看向在场的其他人。
他虽是平辽总督,但打仗还是要靠这些总兵和指挥使。
吴三桂作为先锋,今天的表现是否合格不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
其他人都是老油条,话里话外只有一个意思:他们和王永吉的想法一致。
重新安排完任务后,众将离开。
次日清晨,关宁军再次集结渡河。
这一次的规模比上次大很多。
负责渡河的将领还是祖泽溥。
有了上次的教训,他决定步骑并进。
六座浮桥,一半走步兵,一半过骑兵。
不多时。
两千关宁骑兵和一千关宁步兵踩着浮桥来到宁远河北岸。
“报!”三里外,探马来到满达海面前:“启禀和硕礼亲王,明军正在渡河,步骑并进!”
满清的和硕亲王简称亲王。
历史上满清八大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郑亲王、肃亲王、庄亲王以及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
亲王和郡王都可以世袭罔替,爵位级别一样。
不同的是亲王后代袭爵后待遇高,郡王后代袭爵后待遇稍差。
听闻关宁军步骑并进,满达海笑着看向吴守进:“按照计划行事。”
“是!”吴守进领命离开。
吴守进得到命令后,还是用骑兵袭扰并寻找关宁军的破绽。
祖泽溥用骑兵护住两翼,步兵结阵缓慢推进。
吴守进扔下几具尸体后无功而返。
关宁军顺利渡河,并在河对岸扎营。
从开始渡河到扎营结束,王永吉的主力没动,豪格的主力也没动。
王永吉没动的原因是他不是很相信吴三桂,说白了怕被他坑死。
所以只出动了关宁军和黄得功所部兵马。
豪格慑于明军在河对岸的火炮,再加上地形狭窄,不敢也不能出动主力。
双方都没出动主力决战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政治。
战争和政治是分不开的。
政治对内是权力,对外是利益。
如果双方决战,无论胜败,内外格局都将会发生变动。
对大明来说,宁远之战若是胜了,可以收复辽西走廊,把战线推进到辽东和辽南一带。
若是败了,王永吉以及一众支持王永吉的人都将会受到牵连。
不追究责任行不行?
数万条生命葬送敌手,就算崇祯不追究,朝堂上的官员和天下黎民百姓也不会放过当事人!
对建奴来讲。
宁远之战若是胜了,豪格这位大将军的威望可以上一个台阶,成为八旗的顶梁柱。
若是败了...
会被踢出权力中心,从此与权力无缘。
王永吉怕死,豪格怕失去一切。
所以双方尤为谨慎。
明军在河对岸扎营后,开始下一步计划。
宁远城三面环水,最佳方案是从没有水的西北方向攻打。
也就是说,明军必须肃清西北方向的敌人后,才能开始攻打宁远城。
而西北十里外有一座藏龙山,八旗兵的主力就在这一带。
从五月二十八到六月初五,关宁军数次出击均未能攻上这座只有百米高的藏龙山。
“换人!”王永吉当机立断,把关宁军从主攻的位置撤了下来。
刘西尧与袁宗第被派了上去。
三天后。
攻山不利的刘西尧与袁宗第也被换了下来。
顶替他们的是贺锦,马世耀和刘体纯。
两天后他们被撤了下来。
山海关总兵高第顶了上去。
两天后的六月十二,高第来到中军行辕。
他见到王永吉后立刻大发牢骚:“总督大人,这仗没法打了。”
王永吉没说话,伸手示意他坐下。
落座后高第继续发牢骚:“建奴本就难缠,现在屯兵在藏龙山一带居高临下,占尽地利!我军的优势是火炮,攻山时射出的炮弹不但无法击中目标,反而会从山上滚落伤到自己人。”
“再这么打下去...迟早兵败!”
“住口!”李性忠开口斥责道,“大敌当前说这种有损士气的话,是何居心?”
李性忠虽然是崇祯亲自提拔起来的人,但高第一点也不惯着他,马上反击:“李总兵少说点风凉话,免得风大闪了舌头。”
“你什么意思?”李性忠站了起来。
“我什么意思?”高第跟着站了起来:“你麾下都是骑兵,不用攻山!老子麾下的步兵可是在用命攻山,让你少说两句风凉话有问题吗?”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