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报捷与定亲【一】

      

      第四十九章报捷与定亲

      第一次院试考试时,宜川县童生除解淳一人中榜外,其余全军覆没无一人上榜,解淳对所有新生员除了结怨的丁朱二人外,其余的没有一个人认识,想想只中出六十三名生员,十六个县中平均每个县还不足四人,宜川县文风不盛,竟只中出解淳一人,好在是中了院试案首,宜川县才勉强在各县面前站住脚跟,没有丢人到家。

      府衙经过一番收拾打扮,比以前好看干净许多,众学员来到府衙,依次在学官处登记亲供籍贯等,轮到解淳填及个人特征时,有些不知如何下笔填写。

      身材修长,相貌英俊。解淳的身后传来一声话语,一位六十多岁的官员走了过来,解淳看过书店的书中介绍,知道文官看补子,此位官员身穿绯袍,绣云雀,分明是一位四品文职官员,但不知是知府王松还是提学官杨一清,解淳当即恭恭敬敬行礼问好:末学后进解淳字子厚见过大人,恕淳无礼相问不知大人是、、、

      那位年老官员倒是很和善,微微一笑挥手说道:免礼,子厚不必多礼,本府特意来看看院试案首,没想到竟如此英俊不凡,就按照本府所言填写。

      解淳就按照王松所言填写完毕,对面的学官将填写的亲供检查一遍,又取出一份加盖有官方印鉴的资料,将属于解淳的抽出核对一番后,点点头拿起官鉴,在印泥上按了一下,就用力盖在解淳的亲供上,抬起头对解淳说道:好了,你回去吧,明天辰时提学官杨大人在明远楼召见新生员,行簪花礼,切勿迟到,另外告诉你一声,你是禀膳生,别忘了年节时到宜川县衙,领取粮米禀银等物。

      解淳拱手行礼道谢后,就要告辞离开府衙,坐在一旁的延安知府王松出声叫住他:子厚且慢离开,本府找你还有些事情相谈,且随老夫至书房一叙。

      既然知府大人相邀,解淳便恭敬地跟着王松,来到府衙后院的书房内,解淳重又见礼后坐在椅子上,恭听王松的吩咐,王松仔细询问过解淳的身世家庭情况后,不由得感叹称赞道:果然贫寒之家出英才啊,子厚学制艺不到一年时间,就高中院试案首,力压延安府十六县童生一头,可谓是文采飞扬名符其实。你出身贫寒可知禀生一事否

      解淳略感惊讶的回应:学生的制艺老师刘老夫子便是禀生,他老人家在学生临行前,可能也没有想到学生能中得院试案首,平时老师也并没有提及禀生一事,可能老师也不相信学生能中得禀生吧据学生对禀生的了解,除领取禀米银钱和为人作保外,其他的一无所知

      王松也随着蔚然一叹:谁人能想到子厚能有此等成绩八百多人啊,年仅十三岁能考得第一名院试案首,岂是容易成功之事,足够称得上延安府第一神童矣,老夫也为你的才学感到吃惊啊。是这么一回事,来年九月在西安府举行乡试,你作为今年的新进禀生,有直接参加乡试的权力,你可愿去一试身手

      解淳闻听此言不由得大吃一惊:考上秀才不就能直接考举人吗怎么还有直接参考举人的权利自己以前可没有听说过此事。王松见他茫然不解的样子,就知道他对参加乡试一无所知,也许是解淳的老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弟子竟如此聪颖不凡吧,竟能夺得院试案首,一举成为禀膳生,有了参加乡试的资格,王松竟然不顾及自己的身份高贵,仔细向解淳讲解参加乡试的规则制度。

      解淳才知道大明朝文人想科考一举成名,有多么的艰难不容易,原来考中秀才后,除当届的禀膳生能够直接参加,次年在省府举行的乡试外,其余不管是禀生、附生、增广生等一律参加由学政大人主持的考试,每年年底举行一次的考试叫岁考,成绩过差的秀才生员,学政有权力处罚,严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