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报捷与定亲【二】

      

      第五十章报捷与定亲

      次日中午时分,解淳身穿崭新的生员服,与众生员出现在明远楼前,随即他惊讶的发现众生员,无论是见过的还是陌生的,六十二位生员无不对自己面露冷淡之色,根本就没有人去理睬他这个新院试案首。

      这是因为解淳年仅十三岁却傲立于众人之上,如今又占去一个县禀膳生的名额,使大家伙今年科考又丢失一个名额,文人相轻的臭毛病复发,尤其又有了丁亮和朱光二人,在中间添油加醋挑拨离间,再加上解淳这等年纪幼小却又高中案首者,他们表示出强烈的敌对情绪,才使得解淳孤立于众生员之外。

      解淳虽然生性淡泊无争,平时也与人为善,无论对待什么人都是有礼有节,是一个好性子的少年;现在受到众生员的冷漠对待,心中也是极为恼怒,脸面也如挂冰霜,心中暗藏几分不忿,径直在生员首座坐下。

      杨一清邀请延安府主管教育体制的官员,还有许多延安府极有名望长者作陪,位置安排是官左学右,杨一清当场为众生员簪花致贺,并且挨个勉励一番,后来问起解淳的身世和师承,又重点询问他是否参加来年的乡试。

      知府王大人已经向淳解释清楚参加乡试的规则,学生虽然年幼学识浅薄,也愿意去见识见识一下乡试的场面,有此机会不去搏一搏前程,淳恐怕今后会为之懊悔不已。解淳向杨一清继续解释着:来延安府考试前,老师并没有提一句乡试的事情,恐怕也不看好学生的学识水平,今蒙知府大人的不吝指导和大宗师的殷切提点,学生愿去搏一搏乡试,看一看能否鲤鱼跳过龙门,农家子弟是不是也可做官任职。

      杨一清闻听知府王松已经抢先一步向解淳指导示好,不由心中暗骂一句老狐狸,他面上不动声色的教导着解淳:子厚虽然年幼多才,也不可小看天下学子,你这个案首只是延安一府的院试第一名。其他两府学子的制艺都不错,特别是凤翔府更是藏龙卧虎,这几年院试考核中,西安府、凤翔府、延安府三府中,凤翔府排在第一,西安府排在第二,延安府总是排在最末位,延安府这几年更是连举人中出的都不多。

      杨一清看看凝神聚精会神倾听的解淳,从心中不由自主的暗赞一声好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他继续给解淳解说:我大明朝自从洪武皇帝时,明确规定乡试直隶取一百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江西及湖北各取四十人,广东、广西各取二十五人,后来虽然有些增加,但是到成化年间,陕西布政使司一地也不过取八、九十人,参加考试的生员达到三千多人,竟一百人之中只取三人中举,才有了俗语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可见要中举着实不易。不过子厚也不要轻易气沮,把你最好的水平拿出来,人总是要拼搏一番,才能最终成功。

      谢大宗师的悉心教导,淳一定全力拼搏,期望此行能有所得,以报答大宗师的教导之恩。解淳恭恭敬敬施礼向杨一清衷心道谢。

      其他秀才见大宗师只与解淳一人谈话交心,对解淳又是尤其看重悉心教导,他们一个个更是心生不忿,在宴席间无人与解淳搭讪谈话,事后也无人和解淳交往,解淳在此届生员中,竟没有结交下一个好朋友。

      这些生员看到解淳受窘,这下心满意足,心中平衡许多,一个个举杯换盏饮酒作乐,独有解淳因为年纪幼小不能饮酒,只好以茶代酒,独自一人一桌饮茶吃菜,没有一个生员与他交谈,这又成为本届院试,又一个独特的话题,成为延安府民众多年的酒后谈资。

      不说解淳如何尴尬的坐在宴席上受窘,官方驿道上换了骏马的驿卒,经过一番艰苦飞奔,已经策马进了宜川县城西城门,驿卒随身携带着今年院试案首的喜报,及院试案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