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乡试【二】

    
  第七十一章乡试

    大明朝自洪武皇帝朱元璋时明文规定,每逢三年在京城举行会试开榜,由三千举人中选出三百余人中得会士,殿试不予黜落全部成为进士,各省治府城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由二三千人中选取九十名举人,录取率达到惊人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这可不是一百人中挑取三四人,而是三千人海中,你必须得排在前九十名,否则便是落榜的可能性最大,时运好者能成为副榜举人,世人称之为‘金举人、银进士’,由此可以看出考取举人的大不易。https://www.sthuojia.com

    何况只要中得举人便可以做官,虽然仕途艰难险阻,但也比从小吏一步步爬上来容易多了,再说做了举人,可以与县令平起平坐,互相交谈时也可称兄唤弟,由此可以看出中得举人的荣耀。

    举人还可以减免粮赋税收,有些不良的举人大肆收纳隐户,让人假卖土地与他的名下,以此不法手段噬取朝廷的粮赋税收为己用;更有狠毒的举人欺负卖地者不识字,不出一文铜钱便买下他们的土地,被害者哭诉无门上告无果,被逼迫的无法生活,意志薄弱者便自杀身亡,剩下的人也只好背井离乡成为流民,最后成为颠覆大明江山的掘墓者;好在此时是弘治年间,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还十分良好,后一者极为稀少罕见,后来发展愈来愈烈,兼并土地成为大明朝廷的一颗毒瘤。

    八月初九一大早,解淳便在解珍四人陪同下来到贡院外,贡院前的青云桥上,考生们提着考箱或考篮,排着队列朝贡院走去,解淳也接过解宝手中的考篮,手中还拿着杂物随众而入,不久后便淹没于人潮之中,解宝四人被阻拦与外面,根本不让他们进去。

    到了供给所,解淳先从衙役那儿领到两支蜡烛以及一些木炭,乡试第一天从天未明开始,一直考到第三天晚上,两只蜡烛用完即收卷,不论你做完做不完,至于木炭是用来做饭取暖用的,因为别的物品杨凤都已经准备齐了,解淳便不再耽搁,跟随着人群径直往前走。一名身穿七品官袍的文官在前面监看着物品,他就是监临官员,解淳向他微躬施了一礼,便进入龙门场地,要开始搜检入场。

    一名身穿大红号衣的官差询问解淳:‘‘这位小相公是何处士子?’’

    ‘‘延安府宜川县’’

    ‘‘喔,延安府在左边,请从左边入场。’’

    解淳道过谢后,走到左边排队等待着搜检。

    这时充当乡试主考官的吏部侍郎王鏊已经进场几天了,一位京城的七品御史和陕西提血官杨一清作为副考官,其余还有受卷官、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等一干官员,以及巡绰官、监门官、督牌官等考务官员各就各位。

    乡试搜检比院试搜检严格许多,但解淳检查时还好,一个大孩子怎么也不会替人代考吧?又是极年轻作弊的可能性也不大,检查过吃食及其它物品后,就让他顺利过去,一位中年考生对此有些不满,就不悦的责问官差:‘‘他怎么检查的那么松?我等你们就吹毛求疵,一直检查个没完没了。’’

    负责搜检的官差听了也十分恼火,大声地冷讽道:‘‘您老若是在三十年前,就来参加乡试考试,我等检查起来更松,别多说话,伸开胳膊,腿叉开,我这就重点检查检查你,免得有人再提出不满意见。’’看着身后中年书生略带羞辱的接受检查,解淳咧嘴微笑起来,多嘴多舌瞎提意见,活该重点检查你。

    考场分东西两处,上方即是明远楼,明远取自于中的‘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的意思,进入考间时,解淳的运气不错,没有分到臭号、雨号等不吉利的号舍。

    解淳把考篮放到地上,然后打开考篮,把雨布作顶棚搭好,这是陶润叮咛多次的注意事项,是用来防备老鼠、毒蛇、毒虫等动物的骚扰,接着又挂上门帘,把带来的雨伞撑开,放在考试时写卷子的号板顶上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