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动辄雷霆

    陆承启瞥了眼趴在地上的陈鹤栎,不去理他,反而冷哼一声:朕手里有一份密奏,里面的内容让朕触目惊心啊。朕不曾想到,一个小小的五品官,居然有如此大胆

    说罢,陆承启从袖中抽出一本奏则,丢了下去。百官不明所以,陆承启的话音再次响起:陈尚书,你好好看看罢

    陈鹤栎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他颤巍巍地爬将过去,拾起那本奏折,映入眼帘的是朱笔所批二字可杀惊得陈鹤栎心脏不争气地砰砰直跳,他好不容易颤抖着手,将奏折凑近了,才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但奏折上的内容实在是太过于吓人,他看不到两句,便差点昏死过去:吏部尚书陈鹤栎于救济钱银里贪取四十万贯,吏部众人瓜分三十万贯,地方官员瓜分二十万贯,送及开封府,开封知府又分了五万贯,及到灾民手中之时,已不到五万贯。悲乎哀哉,贪官污吏如此猖獗,臣实不愿同流合污,愿死劾之

    陈鹤栎一看署名,居然是他手下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吏部考功吴显祉。他登时明白,若不是有人通风报信,皇帝又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但他真的是冤枉的啊虽然他拿到的钱银最多,可是大部分都孝敬了杨太师。到他手里的,不过区区十万贯。可是他又要如何向皇上明说就算说了可逃一死,但是杨太师会轻易放过他吗

    此刻的陈鹤栎就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却两头都不敢出声,唯有认罪一途。不过,他也有侥幸心理的,因为大顺朝还从未有将文官砍头的事例。况且他还是一个尚书,仅次于宰辅的官员。

    陈鹤栎打定主意,心中稍定,说道:皇上,微臣罪该万死

    陆承启冷笑一声,说道:你死了倒没什么,可怜朕的子民,却要戳着朕的脊梁骨在骂

    他的这句话诛心,一下子让陈鹤栎如坠冰窖,手脚冰凉,头上冷汗直冒。杨太师心中也是一片惊慌,但他还是保持了气度,他相信,小皇帝不会这么轻易动他的,毕竟他做过皇帝的老师。古人尊师重道,老师如父,儿子怎么会对父亲动手杨太师自我安慰着,也为他身后的朋党增添了一两分底气。

    可杨太师明显估算错了陆承启的魄力,他不动则已,动辄雷霆,好不容易占了上风,怎么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定要一举建功,毕功一役

    陆承启接下来的话,让文武百官都吓了一跳:朕欲设监察司,旨在监察百官,若有贪污之举,朕决不轻饶

    他的话音刚落,百官登时哗然,陆承启怒道:若你们心中无鬼,又何惧监察司朕主意已定,休得再劝令,原御前侍卫长许景淳任监察司司长一职,即刻上任,从四品,有直面之权。监察司下设监察士,八品武官,有监察百官之职,即时生效监察司下设牢狱,专捕证据确凿贪官污吏。但没有朕的旨意,不得擅自行事。传许景淳口谕,即刻行事

    文武百官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小皇帝早有所准备,所有人都缄默不语,唯有陈鹤栎一干吏部官员吓得皆伏倒在地,口称知罪。

    但陆承启并不理他们,反而好整以暇,静候佳音。

    不多时,一个身着锦绣服的军官自殿外闯进,躬身说道:微臣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陆承启面无表情,冷冷地说道:下面可是监察士

    来人说道:微臣乃监察士赵贯达,奉监察司长之命禀告皇上,黄河水灾犯案官员一家均被控制。

    陆承启说道:殿外可还有监察士

    赵贯达说道:回皇上,有二十五人。

    陆承启瞥了一眼趴在地上面如死灰的那些吏部官员,厌恶地说了一句:把这些趴着的大蛀虫,给朕打入监察狱,接着抄家,所得财物均充入国库,家眷遣返原籍

    赵贯达面无表情,叩首道:遵命

    话音刚落,早在殿外守候的二十余名监察士一涌而入,把那些趴在地上,软了筋骨的贪官们都带上了枷锁,不到一刻钟,便推搡他们跌跌撞撞走出了大庆殿。

    兔死狐悲,见了这一幕的文武百官,无不震惊,皆缄默不语。杨太师更是脸色苍白,好似一时间没了刚刚那般红润的血色。

    而以徐崇光为首的一党,则暗地里拍手称快,就差弹冠相庆了。林侍郎更是感激流涕:皇上英明皇上英明啊

    这时,陆承启又说道:朕即日会下旨,凡是原先有所贪污受贿的,只要自愿拿出贪污所得,交由国库,朕既往不咎。仅限十日,逾期不候。如若十日后被监察司查出尚有人不从,那时候就莫怪朕不讲情面了。诸位好自为之

    陆承启这一招,不仅砍去了杨太师的左臂右膀,还连带把他本人都吓得不轻。但陆承启并未打算就此放过杨太师。打虎不死反受其害,这个道理陆承启还是懂的。陆承启笑里藏刀地看了看脸无血色的杨太师,说道:老师,您怎么不说话陈尚书可是你的学生啊,可他偏偏不学好,朕也是无奈之举,望老师体谅。朕此举也是无奈,为了大顺江山,朕不得不为之啊

    听了这句话,杨太师心惊又胆战,心道:该来的还是来了,小皇帝什么时候布置了这一手,简直是置老夫于死地啊很明显,陆承启这是给杨太师自己选择的机会,若是就此放权,陆承启或许不会再追究他的责任,毕竟他是陆承启的老师。大顺朝以孝治国,如果天子杀了自己的老师或者捉拿自己的老师下狱,都会招来骂名,他不会这么做的。而现在,他把这个烫手山芋丢给了杨太师,就看杨太师是怎么选择了。

    杨太师心中悲呛:杨道奇啊杨道奇,你没想到,自己也会有这一日吧罢了,罢了,为了一世名声,说不得也该退了

    下定了主意的杨太师,终于缓缓脱下了自己的官冕,伏倒在地,说道:老臣教诲无方,以致鹤栎误入歧途,老臣愧对陛下,愿乞骸骨,望陛下恩准。

    陆承启假意道:老师,那只是陈尚书自己把持不住,怨不得老师。老师是皇考所托重臣,怎么忍心弃朕而去

    杨太师心灰意冷,说道:老臣已无颜面对先帝,愿就此告老。

    陆承启再三不受,但奈何杨太师退意已决,只好应允。杨太师把官冕朝笏放在地上,颤巍巍地走出大庆殿,那辛酸的模样,真是见者流泪。

    等到杨太师离去,太师一党才明白大势已去,小皇帝彻底掌权了,以前的时日一去不返。陆承启一日间就把位高权重的杨太师扳倒,心中也是快活,说了句:诸位大臣,可还有要事奏对若无,便退朝吧

    众人都心神恍惚,哪里顾得上家国大事都想着如何保全自身,陆承启见无人答话,便宣布退朝。这一例朝,可谓风云迭起,波澜惊天,让大顺皇朝的政治高层都洗涤了一番一个焕然一新的政治风貌,即将出炉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