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制定俸禄

    秋风打在杨太师苍老的脸庞上,使他感受到了如刀锋一般的寒意,他一步一颤巍地度着步子出了皇宫,好似丢了魂一样。宫外的家奴见了,大吃一惊:老爷,您怎么了官帽呢,朝笏呢

    杨太师闻言,好似被激怒了一样,怒吼道:老夫怎么样,岂是你这家奴能问的快走,快走,再问,小心你的脑袋

    家奴吃了一惊,不敢多说,连忙让杨太师进了轿子,正待起步,忽然后面传来一个嘲讽的声音:我道是谁如此威风,原来是杨太师啊。

    哦,就是那个自认教诲无方,乞骸骨告老还乡的杨太师吗先前好大的威风啊

    冷嘲热讽,让在轿子里的杨太师气得差点没心脏病发作。家奴也听明白了怎么回事,心中一惊,赶紧抬着轿子,飞也似的逃离了皇宫

    陆承启摆平了穿越以来最大的心事,得意地哼着后世的流行歌曲,一路前往垂拱殿,批阅奏折。身后的太监宫女听了他不一样的曲调,忍不住好奇,但又不好意思发问。

    而这时,前面传来内侍的鸭公嗓:皇后驾到

    陆承启笑嘻嘻地迎了上去,却被急促赶来的周芷若拉住,急问道:皇上,你好糊涂啊,好糊涂啊

    陆承启不明所以,说道:梓童,朕做了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周芷若急道:皇上,你怎么不明白呢,太师是你的老师,更是众多官员的坐师,若是这些人决意要太师重回朝廷,你又该如何处置

    陆承启一怔,他倒是没想过这个,但以他宇内唯我独尊的性格,又岂会被一群文官左右当即冷笑道:那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的嘴厉害,还是朕的刀子厉害

    周芷若突然发现,陆承启不像之前那个陆承启了,反而是一个杀气腾腾的刽子手,惊得有些花容失色。陆承启注意到自己的失常,略微收敛一下杀气,心道:我还及不上朱重八一个手指头呢,胡惟庸案,那个刽子手砍了多少人的脑袋我这么做,还算是仁慈的了。嗯,不对,芷若怎么得到的消息看来,是有人在作怪,须得好好盘查。想到这,陆承启心中再次泛起了杀机。后宫内宦不得摄政,这是他的底线,若是有人蓄意挑事,他不介意开一开杀戒。

    陆承启安慰道:梓童,你莫要多虑,那些如跳梁小丑,朕不屑一顾。好了,你且去歇着,朕要批阅奏折了。

    周芷若原来还放心不下,但看见陆承启信心百倍的样子,也就将信将疑。她说道:皇上有分寸便好,臣妾也不多说了。

    陆承启把周芷若送到后宫,才折返垂拱殿。一面走,陆承启一面吩咐他的心腹小太监:你去查探一番,刚刚是谁给皇后通风报信的,朕需要确切的答案

    小太监得令,急匆匆地往后宫跑去,陆承启冷笑一声,心道:这般小丑,主子没了还不知道收敛一下,你想死,我也成全你了

    走入垂拱殿,看了看已经堆积如山的奏折,陆承启忍不住一阵头大,虽然他喜欢读各种,但不代表他喜欢看满是古文的奏折啊即便是古文水平还算可以,也学过两日毛笔字,可是这么多奏折,得批阅到什么时候怪不得古代帝王都这么短寿命,这般拼命,又有几个人能长命

    不行,得想个法子,减轻一下工作量才行。嗯,好像明代的内阁制不错啊,何不借用一下陆承启眼前一亮,打铁要趁热,既然推倒了宰辅杨太师,就要进行削减相权才行,明代内阁制,好像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干就干,陆承启铺开一张宣纸,开始研究内阁制的可行性。当然,还有他早就想好的高薪养廉政策。其实,大顺朝的官员俸禄着实不低。哪怕是一个从九品的小官,一月的俸禄都有五贯钱,禄栗两石。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以至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皆相当可观。林林总总下来,一个月的俸禄几近十贯钱了。

    陆承启算过,大顺朝一个铜板的购买力,相当于后世一元,十贯钱是什么概念一贯钱若足兑千文,那么一贯钱等于一千块,十贯钱等于一万块了这就算在后世,也是极高的俸禄了,而这仅仅是一个从九品的不入流小官而已。像宰辅尚书一级的官员,皆是二品文官,每月俸禄百贯,春冬服各绫十匹绢十五匹绵百两,禄粟月五十石。如此算下来,平均每月俸禄一百五十贯,等于后世一百五十万元之多多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陆承启就想不明白了,为何这么高的俸禄,他们还是要贪

    哼,不杀一杀这股歪风邪气,你们不知道我陆允志的厉害,好歹我也是穿越人士,超过你们一千多年的知识,不是盖的陆承启邪笑着,在纸上写下了一行笔墨。

    他不知道,他这一写,便写出了史上最浓厚的一笔

    就在陆承启写得正高兴的时候,门外小太监进来禀告:陛下,通风报信之人,已经捉住了。

    陆承启顿了一顿,说道:审问清楚了

    小太监回道:供认不讳。

    陆承启淡淡地说道:内侍干涉朝政,罪无可恕,拖出午门,杖毙之说罢,他继续完成自己的伟大事业,嘴上如此轻松的话语,竟不像是处死一条人命一样。

    其实陆承启心中还很难受的,作为穿越人士,他还是很难接受处死一个人就像处死一条狗一样。但理智告诉他,如果不这样做,后面或许会有更多人触犯他的底线。

    太师府中,杨太师的公子杨泓,正焦急地等待着宫中传讯。杨太师两眼无神地望着厅堂之外,往常风光无限的太师府,如今竟变得门可罗雀,不得不让人感叹世事变幻。

    终于,一个家奴跌跌撞撞地跑进来,杨泓认得,他是自己派出去打探消息的,连忙拉住他,问道:宫中可有消息了

    家奴惊慌失措地答道:黄内侍已被奉旨杖毙在午门外了

    杨泓惊骇地说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杨太师原本无神的眼珠子,听得这句话,才稍稍恢复:泓儿,没用的了,是为父小觑了当今圣上,没想到他手段如此高明,隐忍如此之久。败了,一败涂地啊泓儿,明日你便把家财送往国库罢,我们回乡去

    杨泓红了眼睛:不,爹,我们还有机会的,你忘了吗,你还有学生,那些朝中官员,有哪一个不是你亲手提拔的

    杨太师苦笑道:泓儿,你怎么还没看清楚这是小皇帝在对你我说,要识时务,否则那黄内侍就是我俩的下场

    杨泓哽咽道:爹,我不甘心

    杨太师怒斥道:你是要我杨家上下百多条人命全都葬送你手才心满意足是吧你这个逆子,老夫还未说完,杨太师突然一口气喘不上,两眼翻白,吓得杨泓急忙大叫道:传太医啊,你们还愣着作甚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