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传胪唱名

    十日过后,详定官终于把近两百份试卷排定了名次,交与陆承启审批。陆承启拿起试卷,认认真真看了一遍,觉得详定官排的名次略有问题。当即说道:先前省元苏轼,为何要被黜落

    详定官一愣,说道:此生狂妄,竟议太祖定下的均田制不妥,大言不惭,是以黜落。

    陆承启冷笑道:天下皆知的事,均田制名存实亡,说它不适应当今亦不为过。太祖不是神,怎么能料到百年之后的事情考生说了实话,你们便觉得触及你们利益,深怕朕会听从这些所谓狂生的谏言你们的心思,朕一清二楚。你看看你们所选的考生,对时政一窍不通,皆言乡里之事,眼界如同坐井之蛙。朕要这些庸才作甚前面百名,全部黜落,直取后面九十余人。

    陆承启把御笔钦点的状元榜眼探花三甲,及二等三等四等进士共九十六人,罢黜者高达百人,录用不到一半。详定官显然被陆承启的大手笔吓到了:陛下,这般大规模黜落,是否不合祖制

    他这么说,不过是在说历朝以来,没有一次殿试,录用不到一半的。

    陆承启冷笑道:现在朕是皇帝,要遵守也是遵守朕的规则,谈什么祖制要是祖制有用,就不会让均田制败落至此了。明日把考生诏至集英殿,朕要亲自见见他们,给天下士子提个醒

    详定官不敢再劝,只得下去准备了。长安城中士子们闻讯,皆兴奋不已。在他们的认识中,过了省试,当官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却不曾想到,前朝有省元被黜落的先例。

    翌日卯时,举子们仍是凭号进殿,但与殿试不同的是,号纸上会加盖红印,上书入集英殿试讫。这就是所谓的唱名了,又称传胪,是确定殿试通过的进士排名,以及黜落的依据。

    为了让皇帝记住前三甲,往往要宣唤数次,方敢应名而出。同时叩问三代乡贯年甲,一模一样之后,才请他们入状元侍班处,更换所赐官服,朝笏,以及官靴。

    陆承启对状元苏轼,榜眼杨泓,探花沈括都勉励了一番,因为时间关系,继续让人唱名。苏轼只觉得皇上有些眼熟,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毕竟只见了陆承启第一次,而此刻的陆承启又特意化了妆,显得和平时有些不同。

    待得唱名结束后,仍有百人没有唱到。剩下的举子们察觉到一丝不妥了,而此刻唱名的传官也说了:尔等殿试所作文章,陛下皆看之。认为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眼界过低,难为官也,是以黜落。望尔等痛定思痛,回去努力扩宽眼界,下科再考

    尚未说完,就有人不服气了:我等不信,要求觐见陛下

    众人的心情大起大落之下,也失了气度,纷纷附和起来。陆承启也预料到这种情况,唤内侍把举子们都召进集英殿之中,屏退了闲杂人等之后,陆承启开口说道:朕黜落你们,是有原因的。

    举子们面面相觑,有人接话道:本人张元崇,自认所做文章文理皆通,为何要黜落我

    陆承启在一沓试卷中,找到了他的试卷,说道:朕看过你的文章,也是文理皆通。但若是放在策问之上,便是大大不妥。你太求稳了,不敢痛斥时弊。朕对均田制崩坏,深感痛心。尔等却还在尽力鼓吹均田制好处,让朕怎能录用你

    张元崇语结,许多记得自己文章的举子,都低下了头去,不再敢看陆承启。陆承启语重心长地说道:朕为何要开恩科为的是百姓百姓没有好官引导,生活潦倒,苦不堪言。诸位也知道,朕于雷霆手段,建立监察司,为的就是监察百官。尔等不解民苦,不通民情,不事农桑,不理天下时事,只知道于经典里面,寻找治国治世之道,实乃大谬也犹如井底之蛙,浑不知天下之大。诸位,请开眼看看我大顺时事,辽人欲犯边,均田制崩坏,农户连田地都没有,谈何爱国这是亡国根源啊朕乃天子,每日忧虑,尔等却还在圣人学说里面,叫朕如何不痛心朕只希望你们能为大顺子民做点实事,也好过这般夸夸其谈

    张元崇羞愧地说道:陛下一言,惊醒我等,实在惭愧。吾立即周游天下,了解民间疾苦,下科再考,必不负陛下厚望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孺子可教也。若尔等为了当官而当官,朕劝你们不要当这个官。就算你们当了官,却尸位素餐,那朕也会把你们的官帽摘下来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去养猪。朕不养不做事的官,也痛恶这种官,是以尔等要好自为之

    黜落的举子们好像醍醐灌顶一样,醒悟了过来:陛下所说,终身难忘

    陆承启摆了摆手,说道:若你们想了解民间疾苦,朕这里有份差事,朕觉得你们应该去做。

    举子们异口同声地问道:何等差事

    陆承启神秘一笑,说道:邸报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乃记录朝廷政事之用。可惜邸报更新太慢,且无法痛斥时弊,朕锐意革新之。朕欲创一份大顺民报,聘请尔等为此报撰写文章,以销量付给酬劳。同时尔等可以将自身观点见诸于报,亦可记录民间疾苦之事,也行了教化万民之功,一举多得也。诸位意下如何

    举子们大喜过望,真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皆说道:愿为陛下效力

    陆承启脸上微微一笑,说道:大顺民报不日刊印,尔等可将朕今日之言见诸于报,朕迫不及待想看到这份报纸了

    心中却颇为得意地道:这些死脑筋的举人真好骗,不费吹灰之力便得来百个写手,我这个主编也是做得可以了

    举子们却是在想:进士乃天子门生,我等虽被黜落,却得到天子近前教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日后再赴科考,必定能高中进士,以光门楣区区三年时光,换来天子另眼相看,这等买卖也是做得。

    张元崇更是得意,心道:在皇上面前大大地露了一番,想必会记得住我。日后再次中第,岂不是飞黄腾达,不可估量一时间神情恍惚,好似手舞足蹈一般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