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显(二)

    铛

    一声锣响后,只见樊楼中间的戏台上,一个穿着厚厚黑衣黑鞋的儒雅中年汉子上台了。啪啪啪,这人一出现,已经高朋满座的樊楼里,立时掌声一片。

    霍四,今个讲甚么

    来一段三分

    哟,要我说啊,来一段杨家将,不知道朝廷什么时候再和契丹开战啊,估计那些边军的刀,都生锈了吧

    要开战也是找交趾啊,你都不知道交趾人,鼻子都扯到天上去了

    霍四手执一把扇子,拍了一下抚尺,笑道:今日啊,不讲三分,也不讲杨家将,我要讲前些时日发生的事

    莫不是金銮殿上的事

    众人纷纷猜测,霍四等他们猜偏了好多,才一拍抚尺。这抚尺有点像衙门里面的惊堂木,也叫醒木,是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取规矩之意,具有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的作用。惊堂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开始使用。国语越语中有载:惊堂木,长六寸,阔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前朝时,这惊堂木只用于官衙,并无图案,只是为方便起见,将其顶面做成弧形而已。后来为了美观,在惊堂木上雕刻动物图案,有龙,有虎,有狮,不一而足。

    这此时,惊堂木的使用,因使用人不同,名称也不一样。皇上使用的称为镇山河,以显示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后使用的称为凤霞,也是非常显贵的;丞相使用的称为佐朝纲,意为辅佐帮助朝廷安邦定国;元帅将军使用的称为惊虎胆;只有普通官员手中的那个小木块才叫惊堂木,乃戏剧或影视中七品芝麻官常用之物。其它行业也有类似惊堂木的物品:和尚们用醒木,说书人持止语等等不一而足

    为何陆承启没有用镇山河呢这也和大顺的官场文化有关。大顺不同前朝,很多时候是皇帝的一言堂。大顺重视文官,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当然,这个只是说说而已,谁要是当真了,谁肯定倒霉。但大顺确实不同前朝那般压抑,文人也有很多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皇帝的旨意,先是由中书舍人起草,还需要经过二院军事上枢密院政治上中书省,废了三省之后就是内阁了,负责审核的是给事中,如果政令不当,肯定会驳回的。所以陆承启碰过几次壁之后,只能乖乖地通过廷议,再起草圣旨。

    给事中如对录黄没啥意见,便签署下自己名字,表示审核通过,这叫做书读。给事中若未书读,内阁首辅先签名,则为违制。显然,中书舍人不书行给事中不书读,都对皇帝的圣旨构成了合法的封驳:凡事合经给事中书读并中书舍人书行者,书毕即备录录黄过参知政事给札施行。如不可行,即不书而执奏,谓之缴驳。

    可见,即便是皇帝也不是为所欲为的。当然,陆承启很聪明,把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换成自己人,那就没问题了。这个自己人,不是无德无才之辈,而是陆承启经过认真考察,认为是头脑聪慧,懂得转弯,还正直的官员。刘庚是其一,孔霖是其二。

    因为这种环境下面,皇帝也不需要用镇山河来镇住场面。若是要镇山河的话,那证明这个皇帝是掌控力太弱,连臣子都不服他。所以这镇山河,被陆承启丢在御书房里面,没有拿出来过了。

    霍四的抚尺,肯定不是陆承启的镇山河那般名贵,要知道这镇山河可是用金丝楠木雕刻而成的,霍四这抚尺,大抵是樟木一类,十分常见。也幸亏大顺的政治环境宽松,不然的话,单单是擅用惊堂木这个罪名,都够你受的了。

    啪

    抚尺拍过后,樊楼里面立时安静下来。霍四清了清嗓,开腔道:话说朝会那日,圣上一时心血来潮,与各国使臣伴射于南御苑。遣禁军入城,嚯,好家伙。只见南御苑前旌旗猎猎,长枪如林,弓弩如霜,铁胄银甲,鼓声如雷,踏破云霄,直把那藩国使臣吓得正襟危坐,不敢言语。圣上笑言:有道是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须拚一醉,看取碧空寥廓。各位使臣,看我汉家儿郎,雄风如何

    好

    时人不乏血气,听得禁军如此勇武,也是一阵叫嚷,纷纷慷慨解囊,往那面锣里丢些赏钱。霍四一见,登时来劲了:却说那写藩国使臣,唯唯诺诺,言不由衷,圣上看得好笑,便令禁军操演阵法。

    这时,底下有人问了:霍四,这操演阵法被这些夷蛮学去了,岂不是我汉人的损失

    霍四摇了摇头,说道:我汉人战阵繁多,有九宫八卦阵方阵圆阵牝阵牡阵冲方阵罘置阵车轮阵雁形阵,还有鸳鸯阵卧虎阵平戎万全阵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如此林林总总,这些岂是夷蛮能懂的

    其实霍四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这时候的大顺,战阵只有八种,又称本朝八阵,就是那方阵圆阵牝阵牡阵冲方阵罘置阵车轮阵雁形阵。每种阵均用马步军共一万四千人列成。其中,步军编为二百队,每队五十人,计一万人;马军八十队,每队五十人,计四千人。每种阵,都按唐代军队那样,区分为中军左右虞候左右和前后共七军。各阵阵中每十人为列,皆面面相向,背背相承。一卒占地二步,一马纵广二步。

    从实质上看,这八阵通通变成了的四面防御队形。也就是说,各阵的主力仍然未脱离单纯防御的模式,与开国时的军队进攻精神无一继承。这和这时所面对的威胁也有关,因为大顺与前朝不同,缺乏良马,缺乏骑兵,而又面临机动性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以两翼和侧后方向总是遭受威胁,方阵圆阵等面向四面防御的阵型确实是防御骑兵迂回包抄,而古八阵以主力设置为雁形锥形等阵形,是一种面向某一方向的进攻阵形,侧翼的防御大大减弱了。在缺乏足够骑兵的情况下,使用步兵排列的阵形向机动性极强的骑兵进攻仿佛并不可能,因为战况不利的时候,骑兵可以随时脱离战斗,或者迂回进攻侧后方向,所以说,采取方阵或者圆阵的阵形在野战中对骑兵进行防御还是合适的。

    只是这些阵法过于繁杂,操练不易,禁军早就弃用了。就算禁军中有所保留,也不过是徒具其形,唬唬那些外国使臣而已。禁军中真正的杀器,是禁军的火器。这其中的奥妙,霍四不懂,但说书人嘛,难免添油加醋,说得天花乱坠,也是可以理解的。未完待续。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